第A6版:要闻

陈家祠片区喜提“新皮肤”

东广场、西广场先后开放 北片老旧小区微改造完工在即

吴多

本文字数:1420

  充满十五运会元素的陈家祠广场

  陈家祠片区环境整治项目范围东至康王北路、西至荔湾路、南至中山七路、北至龙源新街,整治内容包括改善公共空间、恢复街巷肌理、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今年以来,陈家祠周边先后开放了约2万平方米东广场、约1.2万平方米西广场,景区正门所在的南广场也得到修整。目前,陈家祠北片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即将完工,陈家祠片区将迎来环境的全面提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陈家祠周边的东、南、西三大广场是片区核心开放空间,此次对广场进行整治改造,大大提升了陈家祠景区服务功能,增加了周边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

  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广场属于地铁站上盖的浅层覆土绿化区域,长期有大面积区域被围蔽,部分用于停放机动车。本次改造拆除了原有的封闭围栏,开放了东广场,恢复了绿化,增设了跑道、休闲设施及灵活展陈空间,建设了一些小型建筑,以完善景区功能,显著改善了片区环境及配套设施。此外,东广场临近陈家祠地铁站出口、陈家祠入口,南侧有公交车站,随着广场的开放,公交站场空间利用率有效提高,且地铁及景区客流高峰期的人流得到有效疏导。

  作为景区疏散广场,陈家祠对出的南广场已开放使用十五年,地面坑坑洼洼,此次以“最小化改造”为原则,对南广场重点进行了地面局部修整。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组织参建单位现场实地查勘,精准确定需局部修复的广场铺装部位,同时,在施工管理上采用小模块顺序推移的管理方式,在保障行人及游客的通行前提下有序推进修整工作。

  在临近陈家祠道的西广场,作为陈家祠游客集散点及休闲景观绿地,这里重点优化了交通流线及景观配置,实现了游客集散和休闲运动功能。“我们移除了西广场原有的杂乱封闭的灌木丛,铺设了开阔向阳的大草坪,打造林下小路及闭环跑道,将人行道移至树荫之下。西广场开放后,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还方便群众开展体育锻炼。”该负责人说。

  陈家祠北侧为老旧小区,此前内部街巷存在“三线”杂乱、设备外露问题,强弱电线缆或成股、或分散地从街头拉到巷尾,抬头望去,“蜘蛛网”般的线网令人烦心。同时,约10处电力设施阻碍交通,且立面锈蚀、磨损严重,暗藏安全隐患并严重影响街巷空间环境。坑坑洼洼的街巷道路,也影响了居民出行舒适感。

  荔湾区住房建设和园林局、区更新中心联合科工信、电力、通信等部门、街道及参建单位技术人员多次研讨论证,全力推进“三线下地”,将杂乱的强弱电线缆剪除,更换为新线缆并全部入地埋设。如今,头顶杂乱的“三线”被清理,街巷空间明亮整洁。

  恢复街巷路面铺装的材料和工艺选择也是推进重点。结合群众意见,在保留原有城市肌理、不大拆大改的原则下,有关部门恢复街巷的麻石铺装,新麻石工艺上采用了菠萝面加手工打凿的做旧处理,实现了新旧结合。恢复铺装的同时,改造还拆除小区堵塞的围墙、治理残留的建构筑物,尽可能打通街巷的通行空间,提高路面平整度和出行便捷性。

  陈家祠北片老旧小区以高密度低层建筑为主,房屋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造工艺落后,现状不佳。项目管理团队对小区192栋房屋逐栋登记造册,量身定制“一栋一策”改造方案,严格遵循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与老旧小区微改造原则,在保留建筑各时期原有风貌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建筑病害,让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质的提升。

  陈家祠北片老旧小区微改造完工后,将与陈家祠景区风貌协调、功能联动,极大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东广场围墙拆除后,周边居民还可以快速到达东广场,进行休闲锻炼,实现了社区与景区的联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6陈家祠片区喜提“新皮肤” 吴多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