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广州话14
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广州下决心啃下城市更新这块“硬骨头”,出台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落地全国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如今,把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契机,广州推进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焕新城市面貌,让城市宜居宜游水平再跃升,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不仅如此,广州还创新打造“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成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以“超级大脑”赋能超大城市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天研、刘春林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李程光
  顶硬上
小辞典:形容面对重任时迎难而上的状态。
广州花都集群街2号居民楼探索危旧房自主更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的创新做法入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城市更新是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资金量大,改造周期长,难度高。从城中村改造到老旧小区改造,广州“顶硬上”,啃硬骨头,近年来开创出一个个全国、全省第一,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
2025年7月,随着复建区最后2栋村屋依法拆除,天河区冼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历时15年全面拆迁“清零”。标志性时刻的背后,是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提供的坚实法治保障。该条例自2024年5月施行以来,有力破解城中村改造拆迁难题,为超大特大城市解决治理难题、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参考的“广州方案”。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只是广州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个缩影。广州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魄力,重点突破城市更新资金筹措难、土地整理难等障碍,构建城中村改造“1+N+X”政策体系,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N”政策和“原拆原建”试点政策,搭建从总体规划到专项政策、配套指引的系统体系。同时,注重分区施策、分类推进,坚决防止大拆大建、一拆了之。
2024年1月,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在石围塘征拆现场开出全市第一张房票,被拆迁人可使用房票选购新建商品房。由此,广州正式成为国内首个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的一线城市。广州市出台房票政策拓宽了拆迁安置渠道,满足人民群众对房屋安置的多样需求,为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
2024年1月,广州城市更新四大重点片区之一的罗冲围片区,成功落地全国首笔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有效破解资金瓶颈,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关键资金保障,成为四大重点片区中率先开工的项目。
在城中村改造中,资金发挥着关键作用。广州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机制模式,探索利用专项债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拓宽改造资金筹集渠道,激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最新数据显示,全市谋划推动的59个新模式城中村改造项目,52个拆除新建项目已实现首期安置房全面开工,累计开工建设约9.3万套安置房,7个整治提升类项目稳步推进。
2025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公布。广州花都集群街2号居民楼探索危旧房自主更新模式、破解资金难题的创新做法入选清单。该项目引导业主出资866.4万元,对危房进行原址拆除重建,是广东省首例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危旧房改造项目。
花都区集群街2号从渗水掉灰的楼梯楼,变成明亮方正的电梯楼,住房品质得到提升,折射出广州城市更新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价值取向。近年来,广州还出台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及标准指引,聚焦水电气路等民生事项,优先保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补齐服务短板和民生弱项。
企理
小辞典:整齐、有条理,可形容环境整洁美观。
广州高标准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擦亮城市品牌,打造“企理”的城市面貌,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广州是一座善于“借东风”的城市。从六运会的天河体育中心带动广州“开荒”天河区,到九运会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进一步迈开城市东进步伐,再到2010年亚运会的海心沙开幕式奠定城市新中轴线……以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发展,借力重大体育赛事推动城市跃上新台阶,这是广州一次次创新尝试积累下来的经验。
时间来到今天,为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理念,高标准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擦亮城市品牌,打造“企理”的城市面貌,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城市品质提升工作聚焦“办赛”核心、“会客”关键、“门户”重点、“活力”指向、“绿色”底色,统筹推进道路、园林、河道、街区、照明、市容、美丽乡村等8类共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悉心打造“匠心工程”,让城市宜居宜游水平再跃升,实现全运红利全民共享。
2025年9月底,广州塔滨水大台阶焕新开放,原本功能单一、空间割裂的滨水区域,蜕变为集漫步、休憩、观景于一体的立体生活场域;黄埔涌步行桥同步完工通行,有效贯通珠江沿岸慢行系统断点,再添城市新地标。
这两个都是阅江路(广州大道—猎德大道)品质提升项目的组成部分,通过高标准重塑珠江南岸滨水长廊,拓展升级市民乐享的亲水岸线,雕琢功能复合的“城市会客厅”,提升景区应急疏散能力,同时实现滨水区域功能与美学的双重跃升,推动构建世界级滨水活力区。
广州还以迎全运为契机,开展17个精致街区建设,优环境、提品质。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周边街区作为其中的标杆项目,围绕大学城活力、开放、绿色等特点,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兼顾赛时赛后利用,与市民共享办赛成果。
今年9月开学季,广州大学城的新生“喜提”了更精致的大学城:路面色彩绚丽,骑车的、步行的学生各行其道,新生即使拖着行李箱,也能一路坦途;美观的绿化景观、明亮的路灯,让学生走夜路也能更舒心。
2025年9月底,“轨道上的大湾区”再提速,广州东环城际、琶莲城际开通,串联白云机场、金融城、琶洲等重要商务区和交通枢纽。同时,地铁13号线二期首通段、14号线二期首通段通车,加上6月底投入运营的地铁10号线、12号线东段和西段,提供便捷的出行环境。市民游客通过搭乘城际铁路,上午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佛山吃顺德菜,傍晚再去惠州看日落,朝夕之间就能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城市大脑”
“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全方位赋能、全时域感知、全维度治理。
每一天,当体育西路地铁站的闸机数据开始跃动,当街道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开启新一天的运营,当写字楼的智慧灯杆因天光渐明而自动调暗,广州这座超大城市在这样的“数字脉动”中苏醒。绘制智慧城市新图景,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早在2020年,广州创新打造“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建成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这个“超级大脑”能实现全方位赋能、全时域感知、全维度治理。全运赛事期间,广州“穗智管”将启动14类主题场景的智能预警系统。该系统接入全市42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时监测交通、环保、安防等数据,每天处理数据超1.2亿条。
数字化服务赛事举办方面,广州赛区运行保障指挥系统(MOC信息系统)将为开幕式、赛事运行等提供平台支撑。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数据中枢平台、视频智感平台等公共中枢平台能力,展现了城市三维虚拟空间、融合通信、视频调度等底座支撑能力。此外,“全运广州”小程序融合穗好办、志愿时等平台的功能,为运动员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广州多家体育场馆焕发新活力,变身“智慧场馆”。例如,在广州体育馆,场馆入口的3D视觉闸机可在0.3秒内完成人证核验,AR导航系统可以为观众实时导航,无障碍智能服务桩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语音导览等服务。赛后,广州体育馆场馆还将上线“智慧健身舱”系统,市民可预约VR训练、AI体态评估等科技健身服务,让市民享受智慧场馆带来的“幸福感”。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政务服务模式,依托“穗好办”政务服务总门户,建成“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热线一号”互联互通服务矩阵,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数据共享、标准统一,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便捷的城市服务。
指尖办、掌上办、家门口办……如今,广州市民的办事习惯已悄悄改变,到身边的“政务云大厅”即可办成超2万个服务事项,用一部手机可以办理1万多项服务事项,还可以实现一次同时办理多个事项。
智慧城市的逐步实现,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支撑。广州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达63.08%,居全国前列;建设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其中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千亿级大模型服务体系,成为全球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建设“5G+车联网”示范应用环境,开放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在国内创新性地实现了基于“车路云城一体化”的城市感知新范式。如今,广州智慧城市建设已然褪去数字与算法的冷峻外衣,化作触手可及的便利与温情。
老城市新活力·WOW答卷
1233
截至2025年8月,广州完成改造1233个老旧小区。
2023年以来,广州锚定“一年开局、三年攻坚、五年见效”总目标,打好“59个国家计划项目”开局仗,多项数据居全国前列、全省首位。
目前,广州老旧小区改造累计整治“三线”约3250千米,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1543个。
针对老旧社区老龄化趋势,广州建设长者饭堂45处、日间照料中心32处,改造或增设老年活动室32处。
广州累计新增室外儿童活动场所181处、室内儿童活动场所23处、儿童游乐设施395套。
广州统筹推进道路、园林、河道等8类共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
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理念,广州围绕赛事场馆周边,推进30个场馆周边17个精致街区建设。
“穗智管”已对接全市40个部门共计115个业务系统,归集城市运行数据超120亿条。
广州已开设市、区、镇(街)三级“云窗口”302个。
老城市新活力·WOW印记
·2021年5月
广州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2022年
广州市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2024年1月
全国首批首笔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在广州成功落地。
·2024年1月
广州市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在石围塘征拆现场开出全市第一张房票,广州探索房票工作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由此,广州正式成为国内首个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的一线城市。
·2024年5月
《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城中村改造地方性法规。
·2025年6月
广州统筹推进291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焕新城市面貌。
 
             
         
        

 
                 
                        
                        
                         首页
首页



 
                    

 
                         放大
放大 上一版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