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湾区周刊·专题

多校推“一日无作业”

佛山顺德教育再“破卷” 探索作业等多项改革

黄子宁、杨卓颖

本文字数:3278

  顺德积极推动课程、课堂、作业改革。

  在佛山市顺德区的西山小学,这里的孩子们拥有了一份专属的“福利”——周一可以不用写作业,取而代之的是选择自主探索、休息,自由“撒欢”。

  不仅是西山小学,在顺德,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布置作业这件事上,开始关注提质增效,一批“卓越作业”成为范本在全区推广,将时间交还给孩子。

  不做“考试工厂”,如今,佛山顺德再次向教育内卷式竞争“宣战”了。就在日前,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区”的顺德,启动了“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并发布相关试行行动方案。未来,通过这一系统化改革“落地”,进一步满足当前家长、孩子对课程多元化、课堂素养导向化、作业提质减负化等系列诉求,促进新的育人闭环成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图/黄子宁、杨卓颖

  创新:

  严控作业时长

  多校还推出“周一无作业日”

  如何让孩子爱上作业,不再“谈作业色变”,顺德的西山小学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过去,学校的作业模式与一些传统学校一致,以知识本位的机械练习为主,形式单一、体量偏重,难以满足孩子‘可持续成长’需求。”该校负责人称,为改变这一现状,该校开始进行一系列改革。

  对此,该校设立“周一无作业日”,为学生预留自主探索、休息的空间。此外,针对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还推出“绿色作业”,形成融合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科学创造、体育运动、信息科技、美育与德育、心理健康等多元素养类的作业单。“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跟着兴趣来探索。”该负责人说。

  在作业内容和质量上,该校也下足功夫。依托该校的作业设计,实现了“五育”需求全覆盖,例如通过劳动作业设计(含校园实践、家庭家务),进一步丰富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责任意识;此外,还推出运动作业(如每日体能打卡、趣味运动任务),落实“健康成长生本空间”建设目标等。

  无独有偶,在另一所学校——顺德玉成小学,这里也推行“周一无作业日”。该校通过“素养单”的形式,在没有作业的日子里,学生们也能通过“兴趣驱动”实现自我成长。

  “过去,玉成小学也面临一些共性困境:学生课业负担偏重,睡眠不足;作业形式单一,以机械重复的纸笔练习为主;教师教学压力大,难以兼顾学生个性发展。”该校负责人称,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也进行了及时的作业改革。“核心是通过作业设计,让学校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育人升级。”

  如何把作业和素养结合在一起?该校将校名、校文化中的“玉”定为核心主题,构建了跨年级、跨学科的任务体系,一份面向学校所有学生的“素养单”就出来了。

  例如,该校低年级“玉蕴华章”主题作业,通过手工制作玉器模型,融合美术与传统文化启蒙;高年级“玉链智联”主题作业,要求学生用编程设计玉器纹样,整合了信息科技、数学几何与传统美学。通过这样的形式,综合提升孩子们的素养,让作业不再是枯燥单一形式,学生也感叹“作业像探险”。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这一“卓越作业”探索效果良好。数据显示,一年来,该校约90%的学生主动完成“素养单”,学生实践类奖项总量增长26%,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显著提升。

  据了解,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严控作业时长”是不少学校推进作业改革的重点。在西山小学,为了切实给孩子减负,该校通过“学校—年级—学科组”三级审核机制,进一步严控作业时长。此外,在顺德一中龙江外国语学校,该校通过年级来统筹作业时长和总量,做到每天作业时长不超过90分钟。“我们实行作业公示制度,每天公示、定期巡查整改。”该校负责人称,学术委员会不定期开展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扎实推进作业管理的轻量化、特色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推广:

  优选“卓越作业”

  未来出台具体学科作业指南

  当下,“作业”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牵动着无数家长与孩子的心弦。在当今教育生态中,大众热切期盼能有具备示范意义的“好作业”涌现,为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值得一提的是,诸如上述学校率先探索的“卓越作业”模式,将在顺德全区学校范围内推广。日前,顺德启动了“课程·课堂·作业”三大改革,其中的“作业改革”备受关注。

  那么顺德的“作业改革”如何推进?据悉,顺德将以“提质、控量、增效”为核心,巩固“双减”成效,以“卓越作业”作为知识落实、技能习得、素养培养的重要评价手段和“减负提质”的重要抓手,逐步强化教师作业设计的程序意识和规范意识,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及策略,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育人方式的改进。

  其中,“卓越作业”是“作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载体。

  所谓的“卓越作业”,是指向孩子们推出设计精良、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且能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作业。“‘卓越作业’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通过鼓励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深度理解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称,未来的“卓越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仅是重复学过的内容,而且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

  “好作业”的标准如何把控?顺德探索作业设计与牵引完善行动。例如,顺德规范作业管理,瞄准“减负”起点,严控作业总量,未来将通过不定时、不定点的抽查、暗访和发放学生调研问卷等多种渠道了解学校作业总量。“我们将把学校布置的作业总量纳入评价学校的指标之一。”该负责人如是说。

  在研制标准上,顺德会组建学科团队优化设计,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与层次性,鼓励探究式学习与技术应用;此外,在优化评价上,顺德会推动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兼顾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多维度表现。“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既关注终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该负责人介绍,未来,顺德“好作业”会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评价,真正实现评价的导向、诊断和反馈作用。“未来,顺德还会开展‘卓越作业’展评活动,出台具体的学科作业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创新建立“作业熔断机制”,若发现学生作业量超负荷或存在无效作业,校方可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纵深:

  聚焦潜能激发

  推动课程、课堂、作业闭环

  破除教育内卷式竞争,“作业改革”仅是社会可见度较高的关键一环。实际上,顺德已形成更为系统化的改革举措,同步还启动了支撑“作业改革”的“课程改革”与“课堂改革”,通过三者协同发力、相互支撑,构建起一个紧密衔接的育人闭环,进而实现育人模式的深度创新与突破,聚焦孩子的潜能激发。

  例如,在“课程改革”上,顺德区将深化学校思政工作,筑牢“五育融合”根基。

  根据改革行动方案,顺德会推动“国家课程综合化、地方课程专题化、校本课程特色化”,进一步健全课程实施监测体系等。“未来三年顺德计划打造30个以上顺德特色课程品牌,建设课程课改共建基地与‘种子学校’,开发科学、美育等区域课程资源库,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革方案中提到。

  顺德还会落实“课堂改革”,聚焦打造“素养导向”主阵地。据介绍,顺德将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形成以“四轮驱动”为明显特征的顺德“双融·四优”卓越课堂特色——“双融”即学科教学与思政育人、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融合;“四优”实现知识与思维、共性与个性、规范与创新、生本与师本的统一优化,未来将积累一批全学段全学科“卓越课堂”标杆课例,形成“一标十范多模N样式”新样态。“各个镇街、学校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探索自己的特色样式。”顺德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人说。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顺德的三大改革并非单一推进,而是构建了“课程(教什么)—课堂(怎么学)—作业(怎么评)”的教育生态闭环系统,通过“目标—实施—反馈”三阶联动机制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此外,顺德区在实践中创新采用“区—镇—校—教研组”四级推进架构,建立“政策引领—理论支撑—实践验证”三位一体实施路径,形成国内地方教育改革中罕见的“全域覆盖+校本特色”一体化推进模式。

  该模式有怎样的优势?该负责人介绍称,这一模式突破传统改革的碎片化局限,通过课程标准校本化转化、课堂教学范式重构、作业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联动,构建起具有顺德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说,模式的区域适配性,会形成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动态调整机制,是国内基础教育领域系统性改革的先行探索范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湾区周刊·专题 A12多校推“一日无作业” 黄子宁、杨卓颖2025-10-24 2 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