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广州教育学会主办的“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现场会在广州市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举行。在40分钟的大课间中,同学们进行了跑操、武术操等运动,活力满满。有同学说,这学期自己每天能在校园内进行2小时的体育锻炼,回家后还会继续运动,身体长高了,体质变好了,感冒也少了。
今年2月,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将全面推进校园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两小时,并提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通过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等举措,保障学生每天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开学已近两个月时间,学校的开展情况如何?针对当前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等问题,盈彩美居小学通过设计与组织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
打造三套课间方案:武术粤韵润新苗
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的大课间中,同学们接连进行跑操、武术操、南拳等,在运动中舒展身姿、挥拳踢腿,动作整齐划一。该校学生每天有40分钟大课间、40分钟体育课、4个15分钟微课间,保证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四年级学生黄筱阅分享道,自己在大课间和小课间接触了不同的运动和体育游戏,例如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丢沙包、跳格子等,对运动更感兴趣了,“感觉自己长高了很多,上课更有精神了。”四年级学生黄腾达也提及,现在老师会指导他们开展更丰富的运动。
六年级学生余梓菲介绍,她在校内运动2小时后,回到家也会继续运动,例如练习一分钟跳绳等。她认为,运动时间多了并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让整个人的状态更阳光,“以前我跑400米特别喘,现在我能把1000米跑下来,也不会累。”六年级学生金河辰表示,自己之前比较容易感冒,在加强运动后,生病的次数也少了。
天河区盈彩美居小学校长匡昱介绍,学校打造了三套大课间方案,其中,武术大课间融入了武术操、南拳等,让学生在一招一式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体能大课间、室内大课间融入了粤韵操,在雨天开展,确保运动不中断。
在15分钟课间中,有的同学在玩丢沙包、跳格子、呼啦圈等传统游戏,有的同学参与AI互动,进行原地高抬腿、平板支撑等比拼,智慧锻炼屏记录下他们的运动数量。为了引导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该校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分别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微课间活动项目,其中包括趣味游戏、基本运动技能和体质测试项目练习,学校还提供游戏包供班级选择。
更衣室按性别分区:专人管理护隐私
大课间结束后,不少同学拎着运动包,前往更衣室换衣服。匡昱介绍,该校将大课间从30分钟延长到40分钟,是为了让同学做完运动后,有时间换衣服,用更好的状态开始下一节课的学习。
学校构建“个性实施+教师协同+课内外结合+AI体适能+场地优化+人文关怀”的六位一体管理机制。在人文关怀层面,学校创新推行“运动包”管理体系,指导学生准备包含毛巾、备用衣物、干湿分离袋、防晒用品、湿巾等在内的物品,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校因地制宜划分男女生更衣区域,为女生专设专人管理的更衣室,呵护学生隐私与身心需求。针对女生生理期运动健康问题,学校强化家校协同沟通,全方位守护学生运动安全。
巧织体育“时空链”:运动风尚育阳光学子
匡昱介绍,学校在课时统筹方面大胆创新,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活动,探索英语与体育相结合的游戏。学校利用大课间、微课间、课后服务等时段,将2小时拆解为“1节体育课+40分钟大课间+多个15分钟微课间+课后服务体育课程”,形成完整的时间链。在场地保障方面,该校盘活校园空间,把走廊、一楼中庭、操场等区域充分利用起来,划分班级活动区域,同时考虑功能分区化、流线合理化、设施人性化。人员保障方面,该校要求正副班主任“一班双岗”、体育教师“全域网格”负责指导,为学生运动提供指导和安全保障。
盈彩美居小学还开展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两小时”评比活动,每周评出“运动小健将”,并借助智慧锻炼屏进行“运动风云榜”评比,助力营造运动氛围。
“体育育人要‘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我理解的‘品’不仅是打造体育项目品牌,更是多维度塑造学生的‘品’,例如素养、品格、品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匡昱说。
广州教育学会会长华山鹰表示,期待更多学校以每日两小时体育活动为重要抓手,点燃学生运动热情,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为学生搭建多元化成长阶梯,着力培养其坚毅果敢、团结协作、阳光向上的优秀品质,推动“一校多品”体育教育优质发展。针对当前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学校应坚持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