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绣为引、水袖为笔,绘就一幅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互鉴的画卷。10月18日至19日,作为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的重头戏,粤剧《双绣缘》在上海宛平剧院上演,为上海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以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了对《双绣缘》的高度认可,盛赞该剧画面唯美动人,剧情引人入胜。剧中所蕴含的浓郁岭南文化特色,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晓璐 图/广州粤剧院提供
含蓄典雅唯美
首次将“广绣始祖”故事搬上粤剧舞台
据介绍,《双绣缘》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出品,广州粤剧院创排演出。
这部“双非遗”作品以粤剧为载体演绎广绣传奇,首次将“广绣始祖”卢眉娘的传奇故事搬上粤剧舞台,从《杜阳杂编》《全唐诗》等古籍中汲取灵感,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将传统粤剧元素与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巧妙融合,在保留经典韵味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创作时要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广绣与粤剧的审美共鸣。”编剧罗周如此表示。
剧中,广绣不再只是服务于粤剧表演的“工艺”,其本身的历史、传说、技艺流程成为戏剧创作的核心题材。舞台上的“飞针走线”被提炼为优美的戏曲身段,绣娘的内心世界成为戏剧挖掘的焦点。
同时,《双绣缘》采用“双生双旦”的叙事结构,描述了两对唐代恋人的情感故事。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李嘉宜和吴非凡领衔,携手一级演员李伟骢、陈振江,组成兼具口碑与实力的主演阵容。
李嘉宜饰演的卢眉娘“沉稳中见灵动,淡泊中显坚韧”,此次演出亦是她角逐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的关键亮相。
演出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嘉宜表示:“《双绣缘》是一部含蓄、典雅、唯美的剧目,讲述女性群像故事。卢眉娘和我以往演绎过的花旦、闺门旦有共性,但更有独创性。她人如绣品,外在温婉从容,内在坚定坚韧。特别是在面对天子求婚时的抉择——‘他是郎官,我敢嫁。他是天子,我暗愁生’,这句台词精准戳中人物内心的清醒与挣扎。”
“最具挑战的正是如何外化这种内心的‘清醒’。”李嘉宜坦言,“没有激烈的外部动作,所有的挣扎、情愫与决断,都需要通过极其细腻的眉眼、气息和指尖来传递,尤其是在‘赠镯’与‘献绣’两场重头戏中要演出层次——从爱慕的温热到察觉束缚的微凉,再到最终释然的坦然。这比演绎一场轰轰烈烈的生离死别更需要‘内功’。”
吴非凡塑造的卓英英则热情奔放、敢爱敢恨,与卢眉娘形成鲜明对比。李伟骢饰演的唐宪宗李纯与陈振江饰演的小将杜源,一文一武,一刚一柔,为剧情增添多重张力。剧中红妹、白婆等多元的女性群像,共同勾勒出中国传统女性情感的丰富图谱。
体现大湾区文化创作活力
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演出现场,记者看到,《双绣缘》的舞台仿佛是一幅流动的唐代画卷,导演徐春兰以“每一帧都是画”为艺术追求,舞美设计罗江涛与灯光设计邢辛从唐代名画《捣练图》中汲取灵感,以柔和的色调、雅致的构图,营造出大气典雅、温馨唯美的盛唐气象。
音乐创作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唱腔设计邹裕伟在保留传统梆黄体系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新曲旋律,让老戏迷听得亲切、新观众听得新鲜;作曲家王啸冰则将粤剧传统音韵与现代音乐语汇有机融合。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梁谷音称赞:“这出《双绣缘》真让人眼前一亮!用‘广绣’来做戏,这个点子又巧又美。李嘉宜的卢眉娘,静中有韧,柔中见骨。她指尖有戏,眉目传情,把一位岭南奇女子的灵秀与风骨都演活了。”
今年是广州粤剧院第一次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李嘉宜说:“能够携《双绣缘》参与本次文化周,我既感荣幸,更深感责任在肩。上海与广东,同样拥有开放包容的气质,当粤剧的旋律在上海的剧场中响起,它将成为一扇面向新观众的窗口——我看到台下不仅有广东乡亲会心的微笑,也有许多初次接触粤剧艺术的惊喜目光,艺术正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最美的纽带。我们不仅要讲好大湾区故事,更要讲好中国故事。这两天演出,我们全员上下都铆足一股劲,要让上海观众看到广绣的精致、粤剧的韵味,以及湾区文化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精神,更要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同为经济发达区域,在文化层面也共享海洋文化的开放特质。”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林凯彬表示,《双绣缘》的上海之行,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区域文化深度对话的重要契机,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作的创新活力。据悉,早在九月,该剧就以“绣自岭南·缘聚上海”为主题举办艺术沙龙,与昆曲《长生殿》展开跨剧种交流,让“南国红豆”(粤剧)与“江南兰花”(昆曲)同台对话。
这场跨越地域的“双绣之缘”,也见证了粤剧艺术在当下的积极探索。正如李嘉宜接受采访时感慨道:“《双绣缘》是我在‘守正创新’路上的一次重点实践。要吸引年轻人,关键是要让传统艺术与他们‘同频共振’。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粤剧就是我们共同的文化DNA。通过创作像《双绣缘》这样‘颜值高’‘三观正’‘体验佳’的作品,我们希望能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更多年轻人因为喜爱而走近它,因为理解而加入我们,共同为湾区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