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议”日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静
在广交会展馆新能源汽车展区,两位来自马来西亚的采购商并未着急询价,而是拿着便携手持摄像机,进入展台上的无人驾驶巴士拍摄视频。他们熟练地调整角度,特意拍下这台巴士内部的细节,并对着镜头讲述乘坐感受。“我们当地采购商不仅来广交会进货,还想把合作伙伴们如何拍短视频、怎么做小红书的经验学回去。”马来西亚大型家电商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并非个例。本届广交会上,不仅能看到外国客商繁忙地跟中国供应商“你来我往”地咨询产品的情况和价格,还时常能见到客商们举着智能手机、便携手持摄像机在拍摄视频、直播。
越来越多的外国客商发现,中国供应商早已不满足于产品制造,而是精通从产品设计到数字营销的全链条打法,他们用短视频展示使用场景,用直播建立品牌信任,用社交平台精准触达年轻客群,中国互联网强大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正成为吸引外商的“新磁石”。有外国采购商表示,“我们不仅要产品,也要学习方法,如何让产品在网上火起来。”
上述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短视频、社交平台、跨境电商的成功“出海”,通过这些载体,让外国客商充分感知到中国互联网的“软实力”——内容创新、IP打造与运营的实力。与此同时,广交会聚集了众多创新、有趣、优质的“中国智造”,中国合作伙伴亦拥有丰富的数字化营销经验,就恰好成为海外客商们“取经”“练手”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带货”等数字化能力的实验场。
从“买产品”到“学运营”,外国客商行为的转变,也折射出全球贸易的深层变革。正如不少外国客商所言——来到中国、来到广交会,带回去的不只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更有丰富的思维创新以及互联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