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世界 互利天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薇薇、许晓芳
第138届广交会一期开展后,在熙熙攘攘的展台里,到处上演着快速交易、急盼到货的热闹场景。
“在广交会上,一定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无论是一年参会两届的老朋友,还是初来乍到的新朋友,在广交会上总能找到自己急需的商业“解决方案”。除了订购商品,还能找到企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正是这样的吸引力,让广交会的外贸“朋友圈”加速扩容。
数据显示,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3.2万家参展企业和29万名境外采购商犹如“一体两翼”,成为广交会的宝贵构成要素。
新市场新增长
“我们的主要市场在欧美国家,在广交会上也接待了很多其他区域市场的客户,一天单是名片就收到六七十张。”在广州敏视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展位上,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企业在广交会上展示的雷视一体机等面向矿山场景的产品反响非常不错,为企业打开了全球合作的新机遇。
记者走访各大展台时,发现参展企业聊得最多的就是本届广交会采购商的多元化。据官方统计,截至10月9日,已有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其中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其中,广交会一期吸引了来自16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24家企业参展。
新兴市场已成为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新蓝海,为外贸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自缅甸的采购商泰恩是一位主营照明产品的企业家,自2004年起便参加广交会。在这一次广交会上,他的儿子扎伊德也办理了人生中第一张采购商证。在泰恩看来,广交会已成为家族生意里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里,不仅能让他采购到引领全球的产品,也为他点亮更多经营灵感:“广交会让我们及时了解新技术新趋势,使得我们在商海中始终掌握主动权,将生意做得更好。”
新价值新优势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向新”“向智”“向绿”已成为广交会最鲜明的底色,众多“技术首发”“全球新品”等,纷纷让采购商们眼前一亮,也让他们找到了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价值所在。
对此,格鲁吉亚“一带一路”商务馆创始人贝卡深有感触:“每次来都有新收获,特别是我们关注的科技产品,更新迭代速度之快令人惊喜。”贝卡对今年春交会上大显身手的服务机器人记忆犹新。
同样对机器人颇感兴趣的还有斯里兰卡—中国商业合作委员会高级副主席兰吉特·拉克西里。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研发生产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斯里兰卡的许多场景。他说:“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在广交会上,已经遇见了未来。”兰吉特表示,得益于广交会,越来越多智能化产品从这里走进斯里兰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与采购商、参展商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大家的感受都是相似的:“成本优势”已不是采购商决定下单的首要考量,新品首发、技术含量更能触动人心。在广东沃尔图科技有限公司展台,销售负责人高建诚指着有着三云台、三摄像头的新品监控设备告诉记者,虽然三球一体机是所有产品线中最贵的,但增长空间却是更加广阔的:“从去年到今年,公司出口额每年大概有40%的增长。”
新关系新机遇
一直以来,广交会让参展商与采购商成为坚实的贸易伙伴。而今,二者之间的关系“升级”,采购商的真实需求和实用数据,也反过来为参展商提供下一步创新发展的灵感源泉。
“我们有很多AI训练数据是客户提供的,他们将现场使用的数据、视频等提供给我们,我们再进行互动训练,不断提升识别的精确度。”广州敏视数码科技的销售人员表示,也正是有了客户反馈的真实数据,如今AI雷达摄像头优势进一步凸显,识别准确度可达到99%,公司整体销量达到了9500万美元。
除了买卖双方,外贸服务供应商也在广交会中看到机遇。采购商的所想所需所急,在每一届广交会上面对面的交流中,服务供应商也能很快磨合出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了帮外贸企业解决新兴市场收款难题,外贸金融平台XTransfer首创本地收款账户服务,外贸企业开通出口国的本地收款账户之后,海外买家可直接将货款以当地货币汇入该账户。今年1月—9月,XTransfer的亚非拉市场收款总量同比增长123.6%,体现了外贸企业对安全高效的跨境收款渠道的强烈需求。“有了出口国的本地收款账户,我们还可以和客户直接用当地币种报价,谈价比以前简单多了,能帮我们更快成交,也避免了因买家无法兑款而导致的延期付款甚至是违约风险。”厦门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说。
万商云集的广交会,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产业链在全球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显现了中国外贸的全新核心竞争力——集创新、品质、品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价值,进一步驱动产业价值的跃升。
广交会报道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