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小区,围了很多人,并不时传来“好、好,加油、加油”的声音。以为是什么表演,挤进去一看,原来是小区物业公司为了加强业主互动,组织了热闹而紧张的集体跳绳比赛。
只见一个十三四岁模样的小丫头佝偻着腰、眼睛紧盯地面,双脚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均匀而密匝地跳跃着,一次次精准地给绳子腾出通过的缝隙……
跳绳看似一项简单的运动,其实,并不简单,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是两个甩动长绳的人,需要高度默契配合,既不能甩高又不能甩得过低,要考虑跳绳者的跃动频率和身体特征,适时适力摇动跳绳。第二是跳绳者本身均衡的起跳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尤其是当多人参与集体跳绳时,更需要步调一致,相互体谅,密切配合,彰显集体力量与智慧。
值得一说的是,在集体跳绳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人只顾自己跳。而现实是,有人为了展现高超技巧,突出个人表现,总想在绳圈里多跳几下,结果打乱了整体节奏,比赛不得不中止认输。相反,如果跳累了而懂得适时退出的人,反而能让其他队友跳得更持久,也更容易助力团队取得胜利。
生活就像一场永不停歇的跳绳比赛,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节奏,跳出属于自己的风采。诸如:地铁里主动给老人让座,马路上主动靠边走,会议上专注倾听他人发言,合作中预留协商空间……这些都是“腾出缝隙”跳跃出的“美丽弧线”。就像集体跳绳时既不能离绳太近容易被绊倒,也不能离得太远把握不准。人与人之间需要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距离,更需要给别人留出一个缝隙与空间,不要担心方便了别人就会苦到自己。
有时,人们会陷入零和博弈的思维误区。其实,真正的智慧在于创造共赢。就像跳绳高手都明白:让别人顺利通过,自己才有再次进入绳圈的机会。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独占鳌头,而在于与他人共舞共情。那些懂得收放自如的人,既能把握时机展现自我,又能在适当时候让出空间。这种收放之间的智慧和利他精神,也正是我们在生活中最需要修炼的一门功课。
(杨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