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还在使用一些老农具,比如簸箕,一种用藤条、白柳条或竹篾编织的用具,呈半方形或半圆形,有大有小。母亲用得得心应手,轻轻扬起,稻糠、稻壳或秕谷因为太轻,被扇起的风吹向了前面,被“吐”掉了;再摇一摇、颠几下,那些重的砂砾被挡在了后面,母亲捡起来、扔出去。
后来知道,簸箕这种农具很古老,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使用了。《庄子》中即有记载:“箕之簸物,虽去粗留精,然要其终,皆有所除是也。”很明确地说明簸箕的要义。
记得母亲常说:“簸箕好就好在它能巧借风力,扬去轻浮的谷壳谷糠和秕谷,拣去颠到后面的砂石。人的心里也要放一只簸箕,经常扇一扇、颠一颠,把没有用处的东西,像浮躁气呀重浊物呀,统统剔除掉,轻轻松松过光景……”
母亲的话颇有道理。人生在世,难免会因得意自喜而心浮气躁,也会因一时的失意而感到沉重,这些都是母亲所说的“没有用处的东西”,所以隔一段时间,要用自身存有的“簸箕”,扬一扬、颠几颠,把这些无用之物清除干净,这样才能轻松上阵,过好人生每一天。
(刘琪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