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午后,慢跑锻炼途中,意外发现小区院墙外的一片荒坡地上有小野笋穿墙而出。它们露着尖尖的绒毛头角,高低大小不一,参差于密集的杂草植被之上。估摸着能扯到一大把笋,为餐桌添一碗菜。
待我跑回家戴上手套,拿了环保袋匆匆赶来,这些小笋却被一位陌生的过路大姐捷足先得了,我只在她遗漏的旮旯扯到两三根。本想着再去郊外的山林凑齐一碗笋,但我一个人怕孤单,又惧山高路远,荆棘丛生。稍感失落之余,转念一想,不如成全了这位大姐去炒盘大菜。于是,我将手中的小笋递给这位大姐。陌生大姐开心接纳致谢,又似乎不忍见我携着一身“扯笋装备”空手而归。她提议,带我抄一条近路去前面她所熟悉的山林,说那里也有很多小笋。我欣然与其结伴同往,不一会儿工夫,小笋就将我的环保袋塞得满满当当。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成全他人的善举,会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收获。
回忆那天提着沉甸甸的小笋下山的情形,快乐仍在心头延伸。我边走边歇,疲劳被一路风景驱散。云彩映着夕阳,霞光点点;泉水依着山崖,涧流潺潺。自然界的景物彼此映衬才更美丽,一个简单的“人”字也需要一撇一捺这两笔相互支撑。
行走世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的生活总是在来来往往的人事之间交织。老子《道德经》中有言:“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尽力帮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加充实富有;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获得的也越多。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他人,实则是一种“曲线回报”的利己。当一个人放下自己,去关注他人的需求,并力所能及施以援手,对方也会感知他的共情能力,从而生出同理心,予以积极回应。禅学故事中的盲人黑夜提灯,虽不能照清自己脚下的路,但却让别人在黑暗中注意到他,不会误撞到他而走得稳当安心。
成全他人的方式,可以是举手之劳的锦上添花,也可以是尽力而为的雪中送炭。赏人长处,镜中反射美好;帮人难处,友人之间加深情感,生人之间传递善意。
成全,当然不是毫无底线地舍己或利己,而是相互扶持、共同前行。成全,应似一座心灵的桥梁,一端连接他人的需求期待,一端通达自己的完善圆满。
(朱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