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十五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从巴黎塞纳河到纽约时代广场,从埃及金字塔到悉尼歌剧院,中国面孔手持“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标语为广州打Call的视频正席卷全球。视频中,网友将广州塔、白云山等地标“移植”到纽约、伦敦、埃及、新加坡……看上去“抽象”,却展现出广州激活全民共创赋能城市品牌传播的新范式。
正是这种活力,让广州精准把握住传播十五运的流量密码——既有遍布全球的“自来水”,也主动走出去“交朋友”。自去年年底开始,广州开启“十五运·十五城”的全运之旅,从“双奥之城”北京出发,收官于下届全运会主赛区长沙,走过18座城市,跨越2万公里,吸引超20亿人次线上关注讨论,如同发起了一场中国城市的“顶级联名”。
一城一策,构筑城市“情感共同体”
金秋九月,橘子洲头,又是一幅“层林尽染”之景。一如词中所述。
百年前的1925年,同样在九月,青年毛泽东准备从长沙启程前往广州。离开前,他重游橘子洲,回忆峥嵘岁月,心潮起伏,纵笔写下《沁园春·长沙》。百年后的今天,“十五运·十五城”迎来收官的长沙站,橘子洲头,一群白衣少年,用粤语和长沙话朗诵起这首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这段相隔百年的对话,折射出广州在推进“十五运·十五城”系列活动时展现的前所未有的城市传播思路:透过精心设计的文商旅体对话,实现城市之间的情感共鸣。
选择长沙站收官,广州可谓深思熟虑。不仅因为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如今在粤生活的外地人口中,湖南籍人数位居首位;粤湘携手,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十五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协同举办,开创了“一赛跨三境”的全新模式。而花落湖南的十六运会,则是以长株潭为主赛区联办。从粤港澳到长株潭,办赛机制的创新见证了城市群的崛起,将改变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格局。
当然,不仅仅是长沙,广州的“十五运·十五城”之旅,自去年12月在北京启动,走南闯北,直击最精彩的文化内核,联动最精彩的体育赛事,实现了全运会关注度与广州城市美誉度的双提升。在北京,广州以“十五运会金牌菜单”致敬首都,展示粤菜的精致与创新;在长春,广式早茶邂逅北方早市,一南一北两座汽车之城,来了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相会;在西安,用广州荔枝实现古今对话,把大唐贵妃尝不到的鲜,真给西安送去了;在松原,增城迟菜心与查干湖大头鱼相互致意,通过农产品互赠,展现广州与东北的产业合作潜力;在林芝波密,广州开着花车,唱着《一路生花》,来赴一场春天之约;在武汉,跟着游泳健儿跨越长江,劈波斩浪,为全运会加油。
在南京看苏超,在上海citywalk,在成都遇见网红熊猫,在天津打快板说相声,在昆明邂逅蓝花楹,在烟台勇闯村BA,在厦门观乒超,在贵州三都感受村马夜跑……近一年时间里,广州走过18座城市,跨越2万公里,引起超20亿人次线上关注讨论……一城一策,打破了传统城市传播单向输出的模式,创造了双向互动的对话机会。
广州不再仅仅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通过与每个城市的独特对话,更深层次地促进了城市间的情感共鸣与包括体育在内各领域的互联互通互利,为广州文旅商体产业有效引流,真正构筑起情感与文化的城市共同体。
全民共创,用流量密码激活产业动能
如今,网上流行一句话叫:官网玩梗,最为“致命”。意思是当官方“放下刻板印象”,花式整活,收获的乐趣是最大的。
在这次的“十五运·十五城”之旅,广州坚定“下场”,让网友的情绪价值拉满。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个热帖:“谁来解释一下这是广州还是哪?”原因是有网友看到了广州中信广场的趣味喊话:对上海,侬好塞雷;对杭州,什么你最在杭。
一句巧妙的谐音梗,既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引起了网友的好奇心。事实上,广州走过的每座城市,都会通过城市地标,实现相互喊话。
对南京,十五运助“荔”苏超,为宁加油;对西安,好运接荔。与之相对,这些城市也积极与广州组CP热情回应:广州,“穗”时欢迎你;肉夹馍喊话荔枝鲜,十五运“顺顺荔荔”!
当然,最让人惊喜的还是在收官站长沙。先是广州塔喊话:亲,我要去长沙出差了。第二天,广州塔竟然真的“空降”湘江江畔,完成了一次打破次元壁的创意互动。
在长沙站,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艺分享了一条高赞朋友圈:“长沙米粉和广州肠粉见面了,我们都是全运粉!”他说,这条稿件就是由广州日报微博发布,再由长沙晚报转发,随后在社交媒体刷屏,展现出城市间媒体合作的力量。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极大地激发起网友自发分享的热情,开始全民共创。这种基于文化共鸣的情绪价值,天然适合社交媒体传播。网友们纷纷玩梗玩出新高度,为宣传大湾区,走遍全球,哪哪都是广州。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这句口号,也随着十五运的预热,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走遍世界每个角落。在巴黎塞纳河畔、在埃及金字塔、在纽约时代广场、在悉尼歌剧院……在世界各地的许多角落,都能看到青春洋溢的中国面孔,手持“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的标语为广州打call。这句充满活力的城市宣传语,成为全球网友认识中国、了解大湾区、看见广州的一扇重要窗口。让人直呼:“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州”。广州无处不在的传播密度,可见一斑。
“官方+媒体+民间”齐上阵,通过魔性有趣的方式,比任何单一形式的宣传都更有力,也让全球网友记住了广州丰富的文旅资源。社交媒体时代,广州正是通过这种高参与度的内容共创,掌握了流量密码。
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十五运·十五城”整个全运之旅,则看见了流量之外广州更深远的思考:以全运为契机,体育为纽带,广州精心选择曾承办大型赛事或体育影响力突出的“15+N”座城市进行深度联动,通过文商旅体高度融合、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立体化传播,全方位展示广州赛区筹办进展、传递全运精神,并深度推介广州城市魅力,构建全民关注、全国参与全运盛会的热烈氛围。
因此,广州撬动的不只是流量,还有更加澎湃的产业能量。以IP赋能广式品牌,打造“超吉桃花运”“十五运AI雪糕”,让本地知名企业“走出去”;借势松原查干湖冬捕、林芝桃花节、天津“5·19”旅游日等契机,激活文旅新动能。此外,通过赛事引流,实现了拓展消费场景“链式效应”,如波密站启动的“百万老广游西藏波密”计划。
体育强市,演绎“以赛营城”的广州范式
体育的基因,其实一直刻在广州的千年底蕴中。体育,是广州的荣耀,也是这座城市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办好运动会,提升一座城。从六运会到九运会,再到亚运会,广州在一次次体育盛会的洗礼中实现了华丽蝶变。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州盛大开幕。这不仅是顶尖运动员的竞技舞台,更是践行“办赛事、兴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加速器”。
广州,以十五运为契机,全力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城市留量”,让“体育名片”成为“发展名片”。城市的体育基因,通过城市传播的新语法,形成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当代共鸣。
体育精神在广州,早已超越竞技赛场,融入城市血脉。上世纪70年代,广东足球名将容志行在比赛中表现出的“志行风格”,已成为体育精神的典范——他在比赛中被踢伤后,不仅没有责怪对方,反而上前安慰。
这种宽容、拼搏、尊重对手的体育精神,正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具体呈现。它超越了胜负,体现了体育的本质价值。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陈镜开忍受骨裂伤痛坚持训练,成为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戚烈云在越秀山游泳场打破蛙泳世界纪录……这些体坛佳话,共同构成了广州体育精神的内涵:敢为人先、顽强拼搏、开放包容。
如今,体育故事的讲述,已超越传统范式。在今年的全运会传播中,广州有许多创新之举:通过“十五运·十五城”活动,探索出了一条以体育为媒,又超越体育本身的城市传播新路径;创新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向全球征集“奋斗共同体”,不仅助力企业借助全运会的顶级舞台“出圈破圈”,也与企业共同谋划后全运时代的发展。这种战略眼光,为广州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这里,“以赛营城”的理念得到了升华:赛事不再是目的,而是城市发展和品牌传播的加速器。
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世界的确可以像一个“巨大的广州”。因为,这座城市让人们看到:
友谊第一,是城市之间双向奔赴的美好,是全民热烈参与的文化共创。
借一句苏超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广州可以说是以“友谊第一,全运第十五”,通过城市友好联动来传播十五运会。全运第十五,是十五运圣火即将在广州点燃的荣耀时刻。
广州,让人们越发深刻地意识到,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共鸣、产业的全面赋能、城市的共赢共荣、未来的协同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