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抗击台风硬仗

风雨之中,身边幸好有你

提前待命 “台风宝宝”平安出生 多方联动 风雨中寻回走失老人 一呼必应 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梁超仪 吴多 肖桂来 黄文生 陈治家 谢英君 卢政 关家玉 张丹羊 刘满元

本文字数:5751

  昨日上午,一对双胞胎在中山六院平安降生。

  外籍妈妈顺利生下宝宝,考虑取中文名“桦桦”。

  孕妇在家中突然临产,被紧急接到医院,母婴平安。

  台山民警锯树开路。

  昨日,在阳江市一家酒店外,保安查看设施损毁情况。新华社发

   梁兴文在大风中现场解说。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摄

  最欣慰的是那一声啼哭!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梁超仪、吴多、肖桂来、黄文生、陈治家、谢英君、卢政 通讯员刘山青、张婷婷、张源泉、祈沅摄影报道)窗外,台风“桦加沙”带来狂风暴雨;产房内,一个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昨日,在这场与台风较量的“守护战”中,民警们与风雨赛跑,为临产孕妇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医护人员以强烈的责任与担当,保障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他们为双胞胎成功“接生”

  昨日7时许,一名38岁的产妇因破水半小时前往中山六院急诊科就诊,随即迅速转入产科。这名产妇孕35周,双胎妊娠,经医生评估为先兆早产,情况十分紧急。医护团队迅速判断产妇的复杂情况,由产科主任高羽主任医师主刀,麻醉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多学科医护团队迅速响应。终于,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上午11点45分和11点47分,先后迎来了响亮的啼哭声——一对双胞胎平安降生。哥哥体重4斤6两,弟弟体重4斤4两。虽然两位新生宝宝因早产需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进一步观察,但生命体征平稳。看到刚出生的宝宝们,新任宝妈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她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顺利当上妈妈,我很高兴!”

  据了解,受台风“桦加沙”影响,广州实行“五停”措施。对此,医护人员早有准备,前一晚就入住医院进行24小时值守。麻醉科相关负责人说:“预麻室内原本用于转运患者的床空闲下来,我们的医护就直接在病床躺下。”就着简易的床铺而卧,既可以为手术高效率“连轴转”蓄力,也可以随时待命,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

  外籍妈妈迎来“台风宝宝”

  无独有偶,昨日,在一场狂风暴雨中,外籍妈妈安娜(化名)在广东祈福医院顺利生下宝宝。为纪念这个在风雨中降临的生命,安娜考虑为宝宝取中文名“桦桦”。

  当天一早,产科主任隋珍便带领团队高效完成5台剖宫产手术。当时,9楼产房内还有7名产妇同时待产,其中包括两名外籍人士,护士长卢秀莲带领助产士团队全程监护。此时,32岁的外籍产妇安娜冒着风雨前来待产,从小在内陆国家长大的她第一次遭遇巨大台风,十分焦虑,助产士通过呼吸指导和持续鼓励,帮助她稳定情绪,最终顺利分娩了一名女宝宝。初为人母的安娜十分激动,精通中文的她表示,将考虑给宝宝取个中文名——“桦桦”。

  据介绍,该院产科昨日所有预约手术和自然分娩均如期完成,无一因天气导致医疗延误。大外科中心当天顺利完成30余台手术,涵盖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伤科、产科、耳鼻喉科等。肾内科团队在风雨中高效运转,全天共为62位患者完成血液透析,稳稳守住了这条“生命线”。对因天气无法前来的患者,科室也将全部顺延至25日加班补透。

  “路不通,我们就清出一条路!”

  昨日11时20分许,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笼罩着广东台山,120急救中心向台山市公安局求助:端芬镇隆文村一位孕妇即将临产,急需送医。然而,狂风暴雨导致通往山区的道路多处树木倒伏,救护车寸步难行。时间就是生命!离现场最近的端芬派出所隆文警务室辅警黄伟时二话没说就冲进了风雨里。同时,巡特警大队民警吴绍宗和同事驾驶防暴装甲车,接上医护人员,火速赶往孕妇住处。

  隆文村属于山区,多环山公路,沿途多处碗口粗的树木被狂风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横亘在道路中央,救援车辆前行受阻。“路不通,我们就清出一条路!”吴绍宗和同事们没有犹豫,拿起电锯就下了车。在狂风暴雨中,电锯轰鸣,一段段树枝被移开,一条生命的通道,在他们手中一点点向前延伸。当装甲车稳稳地停在孕妇家门前,民警和医护人员小心地把孕妇护送上车时,所有人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回程的路依然艰难,但车厢里却充满了希望和温暖。这辆特殊的“护航车”,载着一个新生命的期盼,稳稳地驶向了台山市人民医院。

  一场暴风雨中的紧急转运

  昨日14时41分,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产房内,一声嘹亮啼声压倒了窗外的风雨声。“母婴平安!”医生们稍后向焦急等待的家属通报了好消息。

  孩子的降生颇为惊心动魄。1个多小时前,正是珠海风雨最狂暴时,孩子妈妈在金湾红旗镇家中忽然腹痛,眼看就要临盆。家属向镇上医院求助,但因条件所限无法前来,接到转运任务的省医珠海医院立即派出救护车,冒雨赶到家中接人。与此同时,医院产科团队早已待命,待孕妇一到便直奔产房。最终,母婴平安,从到医院至生产全程仅用了43分钟。

  风雨中,同样的喜悦比比皆是。在省医珠海医院产科病房里,“新手妈妈”陈小姐正在安心享用午餐,丈夫在一旁照料刚刚出生的“迎风宝宝”,他们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医护人员尽心尽力全程陪护,让我们即使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中,也感到格外安心。”陈小姐说。据悉,省医珠海医院为有需要的孕产妇安排免费入院待产、免费监测胎心,全方位保障孕产妇安全。根据珠海市卫健局提供的数据,23日0时至24日13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出生的婴儿共91名。

  登陆直击

  市民点赞安置点:“有吃有住有医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关家玉、黄文生 通讯员陈文婷、潘冰、陈醒)昨日17时,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在阳江海陵岛强势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3级(40米/秒),狂风裹挟暴雨席卷而至。面对这场台风考验,阳江组织了一张从预警排查到应急救援的“安全防护网”,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登陆前四天,阳江便启动防御部署。阳东区农业农村局提前研判东平渔港避风能力有限,于9月20日启动渔船转港工作,242艘国库渔船分赴闸坡、横山渔港及漠阳江河道避险,1441艘乡镇渔船全部回港,51名渔排养殖人员尽数上岸。海上风电领域同步发力,13个平台759名施工人员全部撤离至临时安置点,企业与政府联动保障人员安全休整。

  阳西县沙扒镇党员干部全员上阵,对景区、商铺开展拉网式排查:用胶带与木板加固大面积玻璃,转移户外景观设施,更针对风阻较大的摩天轮实施座舱拆解作业,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江城区城南街道组建“防风突击队”,携“大声公”逐巷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对独居老人、低洼地段住户等重点群体实行“应转尽转”。截至9月23日14时,全市累计转移安置群众91416人,危险区域、危房及施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应转尽转。

  “这里很安全,有吃有喝还有医生,比待在家里放心多了!”在江城区城南第一小学安置点,从危旧房转移而来的李大爷感慨道。全市34个避难场所均配备折叠床、被褥、应急灯等物资,矿泉水、方便食品与常用药品储备充足,专人值守与医护保障同步到位,让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阳东区开放211个应急集中安置点,镇干部与医护人员现场值守,45名集中安置群众的生活起居得到细致照料。阳西县、滨海新区等地同步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学校等场所作为安置点,通过“一对一”帮扶模式,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保障,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户”。

  台风登陆后,狂风致阳东多处树木倒伏,交警与蓝天救援队迅速联合处置,冒雨清理路障保障交通畅通。阳东区应急蓝天救援队提前部署3个支援点,备齐4艘橡皮艇、6辆越野车,队员们严阵以待,随时响应救援指令。

  在阳东区大沟镇,派出所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被狂风掀翻的三轮车,立即上前扶正车辆,将受伤车主转移至安全区域并清理伤口,用快速响应化解险情。该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前完成救生衣、冲锋舟等装备的检修清点,确保接到警情后能第一时间投入救援,为风雨中的群众撑起“安全伞”。

  截至目前,各项应急处置与民生保障工作仍在有序推进,风雨中的守护从未停歇。

  现场播报

  台山市上下川岛是江门市距“桦加沙”中心最近的地区。昨日早晨,上下川岛周边海域出现狂风大浪,至12时,码头边上拍打岸边的部分浪花已有三四米高。

  江门市气象台报告,台山市川岛镇沙堤海岛站(海拔高度260m)在9月24日12时出现最大阵风67m/s(17级以上),为江门有历史记录以来录得的最大极大风;台山市上川岛国家气象站(海拔高度21.9m)9月24日11时55分出现最大阵风64.3m/s(17级以上),为有历史记录以来国家站录得的最大极大风。

  昨日11时,在上川岛三洲港码头,风浪强劲,强风拍打岸边,卷起了5米多高的浪花,当地实施“五停”,所有商铺、酒店已经关闭。上川岛气象站站长梁兴文为提醒市民注意防风,主动站在气象站走廊上现场解说。

  记者看到,梁兴文体形瘦小,在现场解说时,因风力过强人被吹到后退,身体摇摇摆摆,几次险些被风吹倒,但他坚持在强风中播报完毕后,才被同事拉回房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别担心!我们来帮你!

  他们用强光手电划出“海上指引线”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岳振华、廖运沛)昨日深夜,受台风“桦加沙”影响,海上风浪持续加剧,给各类作业船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躲避台风侵袭,“海顺六号”船员提前驾驶船舶抛锚避风,随后决定乘坐小艇前往湛江港调顺港区码头暂避。受夜间视线不佳、对港区航道不熟悉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风大浪急导致小艇剧烈摇晃,船员们抵达码头附近后,始终无法安全靠岸,被困在海上进退两难,船员们的生命安全随时面临威胁。

  情急之下,船员们拨打求助电话。湛江边检站接到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迅速调配警力,与辖区派出所民警组成联合救援小组,携带救生绳、救生圈、强光手电等救援装备赶赴现场。抵达湛江港调顺港区码头后,救援人员迅速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根据风浪情况和小艇位置制定救援方案。

  由于夜间码头光线昏暗,为让小艇上的船员清晰辨别靠泊方向,边检民警与派出所民警沿着堤岸有序排列,打开强光手电,在黑夜中划出一道明亮的“安全指引线”。同时,边检民警凭借对港区码头的熟悉掌握,持续通过喊话方式向小艇船员通报当前方位、水流情况及安全靠泊点坐标,引导小艇缓慢向岸边靠近。

  9月24日凌晨1时许,“海顺六号”的10名船员全部转移至岸上安全区域。

  断指幼童来穗就医 多警种接力护航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公新文)“2岁的小孩手指断了,急需赶到广州市海珠区和平骨科医院!”前日21时37分,市民李先生在广西贺州报警,称其一家人正乘坐列车赶往广州南站途中,因担心到广州后台风停运封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遂致电“110”求助。

  接报后,110台立即通知番禺分局石壁派出所、番禺交管大队、海珠交管大队及广州铁路公安到场处置。当天21时41分,海珠交管大队民警电话联系李先生,在安抚对方情绪的同时了解情况,告知其目前海珠辖区暂未有封路情况,请其放心,可保持联系。根据列车时刻表,李先生乘坐的列车预计22时04分到达广州南站。22时06分,番禺交管大队安排一辆警车前往南站专程护送李先生一家。8分钟后,番禺分局石壁派出所民警及工作人员将李先生一家从南站便捷通道带往西出发平台,乘坐警车前往医院。22时42分,民警将李先生一家顺利送达医院。

  七旬老人走失 警民彻夜搜寻终找回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多、张丹羊 通讯员杨岚、杨璐、谢展霖、阮汉标、公新文)“终于找到了我母亲,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昨日,广州番禺区南村镇官堂村许先生(化名)如释重负。前日下午5时,许先生78岁的母亲在番禺区南村镇官堂村桃花地走失。许先生及其家属、治安队人员立刻在附近寻找,经过一小时寻找无果,家属随即报警。

  “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接到报警后,我们第一时间开展搜寻工作。”番禺公安民警张展辉表示。家属、周边村民、镇街干部、消防救援人员、村治安联防队也加入进来,组成多支搜寻小组,划定重点区域,对官堂村桃花地及周边树林、山坡、花丛展开地毯式、全覆盖排查。“为快速获得有效信息,我们还在党员群、村民群、出租屋群发布了寻人启事。”南村镇官堂村村委会副理事长林栩树说。

  与此同时,民警携搜救犬赶赴现场,对山林、荒地等复杂区域进行精准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遗漏任何一丝线索。次日清晨,受台风“桦加沙”影响,搜救环境急剧恶化,大雨伴随着大风落下,全体搜寻人员继续在风雨中搜寻。“我们担心老人掉入附近河沟、鱼塘,还安排人员下去寻找。”林栩树说。

  经过连夜搜索,老人在官堂村桃花地山顶处被找到。“看着我妈妈靠在树上,身体状况良好,我松了一口气。”许先生当即背起母亲下山。

  在民警、官堂村村干部的帮助下,老人目前正在南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感谢民警、感谢村委会干部连夜帮我寻找母亲。”许先生说。

  屋顶铁皮将被掀翻 民警到场帮加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昨日,江门市公安局蓬江分局花园派出所接到一位群众求助:“我家楼顶的铁皮快被风掀翻了,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不知道怎么办……”民警二话不说,顶着暴雨直奔现场。

  眼前的情景让人心头一紧:大块铁皮棚被狂风扯得摇摇欲坠,杂物四处散落。“别担心,我们一起来加固!”警员迅速行动,俯身扎牢铁皮、清理杂物。他们边抢修边叮嘱:“台风天千万要注意安全,尽量待在室内,有事随时找我们!”经过十几分钟的紧急处置,隐患终于排除。

  同日上午,台山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刘祖示和同事在街面执行巡防任务途中,先后发现两名群众正骑着摩托车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十分危险。执勤民警立即停车询问情况。经了解,这两名群众因急事需尽快赶回家中,但风雨过大,交通工具受限,只能冒险前行。

  “别怕,车放这里,我们送你回去!”刘祖示劝解道。民警协助将摩托车推到安全位置停放,并用警车将两名群众顺利护送回家。

  游客电话求助 社区送来“暖心快递”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涂婧)台风“桦加沙”过境,一位游客的求助电话在短短十几分钟内就得到了回应,社区工作人员顶风冒雨送来的应急物资,成了一场最及时的“暖心快递”。

  受台风“桦加沙”影响,东莞市厚街镇从9月23日开始遭遇强风暴雨,这让在厚街旅游的彭先生感到有些焦虑。“公寓里一点吃的都没有了,外卖也点不了,风雨太大又不敢出门。”昨日10时45分许,彭先生试着拨通了厚街镇竹溪社区的求助电话,希望得到一些食物。他坦言,自己原本并未对这通电话抱太大期望。

  令彭先生感到意外的是,电话仅仅过了10多分钟,敲门声就响起了。他开门一看,厚街镇竹溪社区几名工作人员已经提着物资站在门口。“打开房门,发现是社区工作人员,非常惊喜。”彭先生感慨道,竹溪社区工作人员不仅为他及时送来了4盒方便面、4瓶八宝粥和4瓶矿泉水,还仔细检查了房间的窗户和窗台,并叮嘱他台风期间要注意安全,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他们。“他们不只是送了东西,更送来了一份安心。”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抗击台风硬仗 A3风雨之中,身边幸好有你 梁超仪 吴多 肖桂来 黄文生 陈治家 谢英君 卢政 关家玉 张丹羊 刘满元2025-09-25 2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