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抗击台风硬仗

“五停”之下,广州护你周全

夏振彬、谭敏、练洪洋、庹亚男

本文字数:2935

  9月23日,在南沙金洲小学室内应急避护场所,工作人员给转移群众发放食物。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9月23日,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准备沙袋防御台风。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通讯员公交宣 摄

  昨日,南沙大桥解封,工作人员撤下路障。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妍 通讯员粤交集宣 摄

  昨晚7时许,海珠区江南大道北一家超市恢复营业,货源充足。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

  统筹/夏振彬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谭敏、练洪洋、庹亚男

  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9月23日下午3时许,广州发布公告,宣布“五停”。

  24日18时起,终止全市“五停”措施——昨日下午,广州宣布“五停”进入倒计时。

  从实行到终止,约26个小时秩序井然、稳稳当当。

  从停下到“重启”,一座超大城市上下一心、张弛有度。

  忙而不乱,疾而有序。面对超强台风“桦加沙”,有人闻“风”而动,有人迎险而上,有人默默坚守,有人悉心守护……城市即人,人就是力量。正是这座城市的所有人,托举起一个暖暖的“平安广州”。

  台风之下,“五停”如镜。广州严阵以待、严密布防、严防死守,把工作做得细之又细、责任压得实之又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座城市的“战”时表现,源于平时积累,需要“内力”支撑,折射治理水平。

  担当:顶风冒雨

  “找到我母亲,现在终于安心了。”

  23日下午,番禺南村镇78岁的许婆婆(化名)走失,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情况危急。村委、治安队员、民警,各方力量上演台风下的生命接力,终于在一山岗上找回老人。

  “五停”之下,整座城市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有些人却给自己按下了“快进键”。当市民在家静享“台风假”,当人们在呼啸的风雨中安然入梦,他们已迎着风雨出发——扛沙包、固堤围、拉网摸排、转移居民、巡查险段、应急抢险、贴心照料……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哪里的老旧房屋有安全风险、建筑工地可能积水、防汛点位排水不畅、锚泊船舶安全不到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出现护栏倒伏、树木折断、隔音屏破损、公交站牌倾斜、供水管道受损,他们就第一时间赶到哪里。不管雨水、汗水湿透衣衫,不理树枝、铁片划伤皮肤,他们顶风逆行、冒雨奔赴。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灾情、险情面前,市、区、镇、村四级14455名三防责任人全部在岗履职;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水务工作者彻夜监控,绿化抢险队伍迎风清理倒伏树木,供电抢修队紧急排查故障线路……大量一线人员没有用语言表示决心,而是用行动体现责任、以表现诠释担当。

  温暖:遮风挡雨

  “工人们急需转移,他们的简易工棚难以抵御这场超强台风。”

  23日晚,“桦加沙”逼近,员村工人文化宫接到街道求助电话后,立即开放文化宫作为避风场所。体育馆迅速“变身”休息区域,职工饭堂备好热茶水、爱心餐,总务部门确保24小时热水供应……一位工友感慨道:“这里比工棚舒服多了,有热水澡洗,有热乎饭吃,很安心。”

  面对风雨交加,一个个“避风港”把温情揉进城市的每个角落。你看——社区专干守在窝棚前,一遍遍解释、一次次劝说,终于把心存犹豫的老人接进安置点;颐康中心门外,临时划出的停车区搭起雨棚,“累了就来歇歇”的招呼,暖了风雨中赶路的人;各区民政部门对服务对象进行100%全覆盖探访……

  据统计,全市开放应急集中安置点1570个,共可容纳562.5万人,其中室内应急避护场所1119处,守护着443万市民的安宁。有人说,安全感是“不害怕”,而在广州,安全感是“总有人为你兜底”。这里坚持“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从沿海低洼地带到危旧房屋、工地板房,巡查不留死角;从独居老人到残障人士、困境人员,帮扶不离视线。

  “有我在,你别怕”。风雨来袭时,这座城市永远把“人”放在最高位置。

  坚守:风雨无阻

  “本来还担心台风会影响生产,可医护人员一句‘下刀子我们也会来’,让我一下子安心了。”24日13时,一声清亮的啼哭,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产科分娩室传来。从23日18时至此,该院已迎来9个“风雨宝宝”。

  “这是一个很难忘的日子,很高兴顺利当上妈妈了。”昨日7时许,一名38岁的产妇因破水来到中山六院。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一对双胞胎平安降生。据了解,为了给患者生命保驾护航,值班医护人员前一晚就在医院“就地躺下”,24小时驻守。

  风雨再大,生命的通道始终畅通。为保障尿毒症患者不受延误,广东省中医院血透室全员在岗,从24日清晨5点起便开始接诊,确保100多位患者顺利完成每次4小时的透析治疗。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采血中心、日间化疗等关键科室也如常运转,守护着特殊病患的“生命线”。

  最是坚守动人心。当城市处于“五停”,很多岗位却停不下、不能停。基层党员、一线民警、抢险队员、志愿者、媒体记者……他们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风雨中最动人的坚守。

  有序:“风平浪静”

  菜管够,也不涨价,就是忙坏了配送小哥!

  战台风,比拼速度,也考验保障。“肉菜按日常5—8倍备货”“所有商品不溢价”“新鲜果蔬应有尽有”……全市各大商超、电商平台同步启动应急机制,华润万家70多家门店按日常3倍备货,朴朴超市90多个前置仓储备量达平日3倍,7000多名骑手在雨中穿梭接力。有人六小时只喝两口水,有人一上午送出三十单——从货仓到车轮,从平台到小区,一场跨越多环节的协作,全力打通“最后一百米”。

  一蔬一菜,关乎千家万户;柴米油盐,连着民生民心。货丰价稳,就是最有效的“定心丸”。当货架始终满当、价格依然平稳,当市民的餐桌升腾着熟悉的味道,这座城市便拥有了抵御风雨的坚实底气。

  当然,城市的保障远不止于米袋子与菜篮子。当风雨笼罩全城,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城市生命线”,至为关键。这些台前与幕后的每一双手、每一盏灯、每一声调度,共同托举起货丰价稳的承诺,也让“安心”二字在风雨中落地生根。

  从容:风雨同舟

  以从容淡定著称的广州人,又会以什么“姿势”迎风?

  自觉配合——“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我们愿意配合。”没有多言,只有自觉。在南沙区三民岛民进村,要转移出岛的村民梁女士道出了普遍心声。转移疏散、渔船在港避风,非必要不外出……当“五停”启动,广大市民用理解与配合筑起另一道防风屏障。

  守望相助——“记得收好花盆”“车库已清出安全车位”“超市现在人少,可错峰采购”,小区群里,一条条温馨提示在闪烁。如何贴“米”字胶带、台风天看病怎么办,社交媒体上,各类实用攻略被热心分享。面对树木倒伏,志愿服务队立即行动……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相守,让风雨中的城市温情脉脉。

  淡淡定、有钱剩——每当面对疾风劲雨,广州人总能将紧张转化为幽默。朋友圈里,一则《“桦加沙”致广东的一封信》刷屏——“我来之前还给你1天半洗衣服晾晒,万里无云,蓝得可怕哦”;超市里,面对货架上的物品,街坊笑言:“终于知道啥东西最难卖了。”乐观豁达、笑对生活,这份从容早已深植于广州人的基因之中。

  积极响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面对风雨,每一位普通市民,都是参与者、守护者、见证者。每一位支持、响应防台风部署的市民,也都值得感谢——因为千千万万个“你我”,构成了“我们”;正是我们,守护着广州这个家。

  交通要道,车水马龙;街区广场,笑语欢声;商场食肆,人头攒动……

  昨日18时起,城市按下“重启键”,开始回归常态。特别的“五停”一日,将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事非经过不知难。疾风骤雨中,那些逆风而行的人,无惧风雨的人,遮风挡雨的人,风雨同舟的人,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汇聚成守护千家万户的力量。

  大考面前,稳扎稳打;“进退”之间,张弛有度。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2400万人的城市,以严阵以待、严密布防、严防死守,带给人满满的安全感。

  “五停”结束,风雨将歇。这座城市永远不会暂停、不会停歇的,是团结与守护。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抗击台风硬仗 A2“五停”之下,广州护你周全 夏振彬、谭敏、练洪洋、庹亚男2025-09-25 2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