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
去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
今年上半年,全省办理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案件1543件;粤港澳共同发布“湾区标准”244项,其中服务业相关标准占比超40%。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姝泓、贾政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8月22日下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四场专题会议(现代服务业专场)在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举行。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聚焦现代服务业这一经济增长“主引擎”,围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升级、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重点方向深入探讨,旨在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完善政策保障等举措,为广东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破解良策。
超大规模市场支撑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专题调研报告显示,广东服务业规模全国领先,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明显,2024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8.14万亿元,占全国10.6%,连续40年位居全国第一,占GDP比重5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
广东高速发展服务业背后,有着超大规模市场支撑。目前,广东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1900万户,“实时在粤”人口达1.5亿人。超大规模人流量的背后,是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万亿元,连续42年居全国第一,为发展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提供坚实基础。
从趋势上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当家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制造业当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生产性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现代生活服务业是广东省现代服务业的三大优势产业。
推动制定服务业“湾区标准”
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资源配置、完善的规则体系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眼中,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具备发展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所有要素,更具有超越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能力。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香港+”。“广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特殊优势就是背靠香港。”他表示,广东的现代服务业可以尝试在规则机制上进一步和香港对接,把香港已为全球所认可的商事规则和标准在大湾区内因地制宜地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做加法,从而形成对接国际和引领全球的大湾区商事规则和标准体系。他还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推动珠海横琴,深圳的前海、河套,广州南沙的规则规制通过“香港+”的方式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之上,以点带面,再扩大到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
针对相关建议,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称,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服务标准创新。省市场监管局与港澳方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建成1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今年上半年全省办理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案件1543件;粤港澳共同发布“湾区标准”244项,其中服务业相关标准占比超40%。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积极推动发挥南沙、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平台作用,推动制定一批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领域“湾区标准”。
培育一批城市促消费品牌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不仅是驱动现代服务业升级,更直接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
“虽然目前市场供给已经非常丰富,但真正的好货、高品质服务目前还是市场上的稀缺产品。这也对我们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省人大代表,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结合市场观察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在优化供给方面,他建议落实品质电商培育行动和扶持政策,推动电商平台由“竞价”向“竞质”转变;支持通过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国举办促消费主题活动,培育一批城市促消费品牌。
近年来,广东全省各地也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消费场景正持续提升广东消费者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广东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复称,省商务厅积极创新服务消费场景,省政府出台《广东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市正佳广场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实践案例,各地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