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是挑战也是机遇

付迎红

本文字数:1056

  今年,“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难”问题再次引起外界关注。有些民办本科院校经过数次征集志愿仍未招满。如湛江科技学院经第三次征集志愿后,仍“缺口”2900余人。(8月21日澎湃新闻)

  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遇冷并非个案。针对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广西、黑龙江启动了本科第四次征集志愿。其中,广西在最后征集志愿时明确“不受文化录取最低控制线限制”。云南则启动了第六轮征集志愿。在最后征集志愿时,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比最初降低了30分或40分,所涉及的学校多数为民办本科院校。

  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高等教育供给趋于饱和,民办高校“洗牌”已在加速。除了外部环境影响之外,其背后更有复杂的内因。其中之一是日渐高昂的学费。和公立大学相比,民办高校收费较高,一年学费平均2万元,远远高于公立学校5000元左右的标准。这对一些普通家庭来说,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重要的是,民办大学就业认可度有待提升。在当前就业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有了更高的期待。在付出高昂学费之后,不少家长都期待孩子能收获更好的前途。然而,不少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社会在招聘方面对于民办本科仍有一些隐形歧视,这些都会影响家庭对教育投资性价比的考量。

  要破解这种尴尬,民办本科院校必须改变办学思路、寻求转型发展。诸多新闻报道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新设立的几所民办高校。今年首次招生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在浙江招生计划数为70人,分数线为656分(位次8518)。作为今年刚获批的新建大学,福建福耀科技大学首届招生便交出亮眼答卷——录取分数线超越多所“985”学校,最高分更是达到683分。

  尽管这些民办高校多属新型研究型大学,与普通民办高校定位有别,但有一些办学经验仍然值得借鉴。比如,紧跟市场需求、打造特色专业。福耀科技大学第一年招生就吸引高分学生,关键就在于精准对接了玻璃制造行业的需求,学生一毕业就能对口就业。与之相比,当前仍有大量民办高校扎堆开设一些“万金油”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设置上改革。又如,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学校内在实力,特别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或可考虑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招生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好满足社会需求。

  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只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办学定位、资源投入与专业设置等方面作出实质性改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民办本科招生遇冷是挑战也是机遇 付迎红2025-08-22 2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