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

广州以“三平台两资金”为抓手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效能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

何颖思

本文字数:1590

  7月中旬,部分毕业生参加2025年广州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实习生谢雨禾 通讯员易晓霞 摄

  越秀区珠光街道就业驿站。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今年以来广州持续升级就业服务、失业监测、创业扶持三大平台,用好就业补助和创业担保贷款两项资金,以“三平台两资金”为抓手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效能。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位居全省首位,帮助6.01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比增长18.6%。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

  服务综合体+就业驿站 构建“15分钟就业圈”

  要构建“15分钟就业圈”,服务平台是支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介绍,人社部门构建了线上线下多元招聘矩阵、突出需求导向的技能培训、实施个性化精准化就业帮扶、打造创业服务生态链、筑牢劳动权益保障防线,打造协同高效、功能齐全的公共就业服务阵地。全市共打造2个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356家就业驿站,基本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全市就业驿站全部入驻“粤就业”小程序,居民群众实现就业业务“指尖办”“码上办”。在100家就业驿站试点引入就业一体机等智能设备,集成AI简历诊断、模拟面试、3公里岗位地图等功能,实现求职者“刷脸求职”“云端面试”,提升供需匹配度。

  此外,广州人社部门完善就业失业监测平台,强化重点帮扶“保就业”。按产业行业发展情况、就业人员数量等,甄选2618家样本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定点监测有关重点企业新招聘率、流失率和缺口率,以点带面掌握就业失业第一手动态信息。对比分析全市就业失业登记、社保、重点企业监测、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等数据,形成季度就业监测分析简报。据统计,上半年1700家定点监测企业招聘活动保持活跃,用工缺口持续收窄,总体态势稳中向好。

  人社部门通过印发登记失业人员服务标准化手册,推广AI智能外呼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实现月均跟踪服务超34万人。从全市有效失业登记信息中导出近20万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人员名单,推送至各区开展跟踪帮扶,构建“发现、服务、跟踪、反馈”闭环机制。

  13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带动就业超20万人

  广州人社部门持续优化大众创业政策环境。2024年底全面启动“穗创未来”创业服务巡展项目,线上打造“穗创汇”宣传阵地,线下举办各类政策宣讲活动12场。健全“白名单”工作机制,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深度对接资金、基地、培训等创业资源,全市13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带动就业超20万人,形成“孵化培育—资源对接—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此外,广州将培育乡村振兴创业典型村纳入2025年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涉农区12个创业典型村建设工作,挖掘乡村创业内生动力。围绕创业实体、带动就业、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建设标准,总结推广5类乡村创业典型模式,为农村劳动力等群体提供更多创业就业机会。

  高标准管理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服务能力、孵化成效为重点,指导各区因地制宜设定区级标准,新增认定一批优势突出、效应集聚的区级基地。截至7月,全市现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57家,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733个,激发港澳台青年创业活力。

  用足用准 就业补助资金

  上半年全市共使用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惠及33.16万人次、6.86万家次单位,充分发挥补助资金稳就业效能。为了用足用准就业补助资金,一方面人社部门明确延迟退休涉及就业创业补贴审核标准,联合市财政部门明确一次性扩岗补助列支渠道,组织业务专题培训,保障政策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开展就业创业政策性补贴和补助资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对多发错发、违规申领等问题,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

  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广州人社部门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化解贷款信用不足等难题,以更灵活的担保审批方式撬动多级担保基金,满足创业者及小微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上半年,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笔合计2.49亿元,审核支出贴息资金1197万元。深入调研创业者及小微企业融资堵点问题,规范办理程序,实现“申请—审核—放款—贴息”全流程衔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要闻 A4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 何颖思2025-08-19 2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