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术

问瑶——陈斋邝以明诗书画印作品展:

一位当代学者的艺术探索与文化思考

陈运成

本文字数:2301

  《静界·山外山》 纸本设色 邝以明

  《广州印迹》 纸本设色 邝以明

  《梦中家山》 篆刻 邝以明

  《草书题画菊诗》 书法 邝以明

  《甲骨文文心·瑶水联》 书法 邝以明

  释文:文心筑圃植香何如植玉

  瑶水瀛洲树木更须树人

  8月12日至24日,“问瑶——陈斋邝以明诗书画印作品展”在广州十香园纪念馆举行。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指导,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单位主办,集中呈现了艺术家邝以明近十年来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成果。展览以“广州印迹”“梦中家山”“龙虫并雕”三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了这位学者型艺术家的创作风貌。

  岭南文脉的当代传承

  十香园作为岭南画派发祥地,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传统。邝以明长期深耕“二居”画学及岭南画学研究,发表了《居巢居廉书画文献集论》《晚清民国岭南美术论稿》等重要著作,为岭南艺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展览主题“问瑶”寓意深远:“问”代表着艺术探索的永无止境;“瑶”既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暗喻以瑶溪为纽带的岭南文人交流传统。

  邝以明的艺术探索呈现出鲜明的学者气质。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卓有建树,更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作养分,形成了学术与艺术相互滋养的独特路径。西泠印社在贺信中特别提到,邝以明“积极推动西泠风华播撒岭南”,这既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肯定,也彰显了展览的学术价值。

  多元艺术语言的交融

  展览的三个板块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邝以明丰富的艺术世界。“广州印迹”部分以诗书画印等多种形式描绘岭南风物,《羊城即景系列》《渔家春早》等作品既传承传统笔墨,又充满时代气息;“梦中家山”则通过《太行记游》《静界·山外山系列》等作品,展现艺术家对精神家园的诗意追寻;“龙虫并雕”板块将学术著述与篆刻创作并置,体现了邝以明“学术与艺术双修”的追求。

  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在序言中指出,邝以明走着博采兼修的路子,默默坚守先贤延续下来的诗书画印“四全”的追求,并将之与时代相结合,在专才辈出的艺坛中显得难能可贵。陈传席教授分别对邝以明的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文作出点评,认为其诗、书、画、印“见法度,见意趣,见神韵,见人格,见心灵”。

  坎坷求索的艺术人生

  邝以明的艺术之路充满艰辛与抉择。从教书生涯,到放弃稳定工作攻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硕士;从博物馆研究工作,到再次辞职攻读暨南大学博士学位,他始终在取舍间坚持艺术理想。这种执着追求也结出硕果——在短短三年博士期间,他就在《学术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10篇论文;其论文《印迹:晚清民国岭南印学的发展及其文化融贯》荣获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文艺长评文章,成为该奖项中唯一的书法篆刻类论文。

  邝以明的论文还获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第一名,专著《晚清民国岭南美术论稿》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艺评论著作,他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转型时期中国城市新移民艺术家的地方感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岭南画派为例》、“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印迹:中国印章功用和美学通史(上、中、下)》、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印迹:晚清民国岭南篆刻艺术发展的文化地理学研究》等课题共10项。

  邝以明将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视为一体。他认为,岭南艺术的特色在于文化融贯,晚清民国岭南印学的兴盛正是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文人交流的结果。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也体现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描绘广州城市景观,还是表现太行山、雁荡山风光,他都力求将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

  立足岭南的文化担当
  邝以明的书法篆刻、中国画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展览,分别获省级展铜奖等各3次,作品为西泠印社、广州画院等单位收藏,他始终将岭南作为创作与研究的根基。他的篆刻延续了岭南“朴学”大儒陈澧倡导的风格;他的中国画常以广州街景为题材,沙面、珠江帝景等城市景观在其笔下焕发新意;他参与策划的“岭南墨妙”等展览活动,更是致力于推广岭南文化。

  邝以明坦言,将岭南文化呈现给世人,比个人荣誉更有价值。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背景下,邝以明的探索为岭南艺脉的延续提供了有益启示,其学术与艺术双修的道路,也展现出文人艺术在当代的新的可能性。

  “问瑶”展览不仅是邝以明在艺术与学术道路上辛勤耕耘的一次全面呈现,更是一位当代艺术家对文化使命的真诚回应——通过诗书画印的多元实践,邝以明构建起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桥梁,为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生动范例。

  邝以明,1980年生,广东河源人,号微堂、陈斋、和煦堂等。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广州画院副研究馆员、展览典藏部副主任。

  策划西泠印社主办“心心相印——西泠印社社员亚运主题作品展”、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三届广东岭南美术大展(并任评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等举办“岭南墨妙——容庚、秦咢生、吴子复、李曲斋、张大经书法精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并任评委)、广东省文化厅等举办“百年华诞·翰墨薪传——第二届广东教师书法展”(并任评委),以及“文脉亲则人心通——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家城市记忆主题创作读本”“先生之风——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第一回)”(分别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提名项目”)等。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美术 A8一位当代学者的艺术探索与文化思考 陈运成2025-08-16 2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