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刘慧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州中山纪念堂作为1945年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的见证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
昨天上午,广州中山纪念堂正式推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以“科技+人文”“内地+港澳”“传统+创新”的立体模式,打造沉浸式、互动式、跨地域的抗战精神传承平台,让历史的记忆转化为奋进的精神动力,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提供生动实践。
“请佩戴眼镜,我们将回到1945年9月16日上午10时……”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内,随着工作人员的引导,观众眼前的现代舞台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逼真的受降现场,台下民众禁不住热泪满眶。这是纪念堂依托AR技术还原的广东地区日军签字受降场景,通过三维建模、动作捕捉和环境音效,将史料记载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体验。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粤港两地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在“勠力同心——粤港抗战史实展”现场,讲解员向学生代表团这样介绍。
7月开展以来,这个展览已成为活化的“历史课堂”。据统计,目前已经有近15万人观看了展览。
抗战时期,粤剧前辈不仅冒着生命危险拒绝为日寇、汉奸演戏,还积极编演新剧宣传抗日救国,开展募捐义演。9月2日晚上,中山纪念堂将推出“难忘的岁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粤剧晚会”,集结广东省粤剧名家,以传统艺术形式演绎抗战故事,让民族精神在唱腔韵律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