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烽火育才 弦歌不辍

粤港澳抗战迁徙办学档案史料展开幕

黄岚

本文字数:787

  “被轰炸的校园”以震撼视觉重现日军暴行对教育设施的摧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梁冰卿、柏德有)8月15日,由广州市档案馆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档案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图书馆以及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多地档案、文博系统单位共同协办,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承办的“烽火育才 弦歌不辍——粤港澳抗战迁徙办学档案史料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厅开展。展览以丰富的一手史料,深度还原了抗战时期华南地区院校在战火中辗转迁徙、守望互助的非凡历程,为公众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办学史提供了鲜活见证。

  展览精心构建六大篇章,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六大篇章包括“方兴未艾——广州现代教育体系初具规模”“战火袭来——广州文化教育危如累卵”“守望相助——烽火连天迁徙路”“弦歌不辍——艰难困苦育英才”“赓续薪火——研学基地的开发建设”“同根同源——‘联号’‘姊妹’学校”。

  展览自8月15日对外开放,将持续至9月8日,线上展览也将同步制作推出。

  展览精心梳理了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岭南大学等众多知名院校跨越粤港澳多地办学的足迹,通过“迁徙示意图+珍稀档案”的立体呈现方式,可以让观众清晰追溯这些学府在战火中为保存文脉而进行的地理大转移。这些首次系统展出的原始档案,为深入研究华南教育抗战史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展览首次公开展示了众多粤港澳学子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的原始记录。黄本立院士在乐昌私立广州培正培道联合中学的学籍表,黄翠芬院士借读坪石国立中山大学的成绩单,叶叔华院士跨越香港、乐昌、连县多地求学的学籍表……这些泛黄的纸页,无声诉说着一代学子不甘为亡国奴、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向学的铮铮风骨。

  为深化历史感知,展览精心打造了多个沉浸式场景与互动环节。“被轰炸的校园”以视觉形式重现日军暴行对教育设施的摧残;“烽火课堂”引领观众体验先师于山区陋室中坚守讲台的感人场景。观众还可参与主题盖章、扫码答题赢取“毕业证”等趣味互动。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书香湾区 阅见世界 A4烽火育才 弦歌不辍 黄岚2025-08-16 2 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