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梁超仪 实习生宋晗 通讯员穗卫健宣、周密
7月9日下午,8个月大的贵州黔南州患者小杨,来到了位于广州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在诊室里,小杨的妈妈谢女士意外得知,自己数天前在当地检出的一项血液检查结果,可以被广州医院调阅、互认,既为宝宝避免了重复检查的折腾,又为家长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作为华南医疗高地的广州,去年1.87亿人次的门诊量中,40%以上是小杨这样来自广州以外的患者。继去年实现与省内其余20个地市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之后,今年6月,广州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再次升级,与贵州省82家医疗机构实现了跨省调阅和互认。
一批跨省患者尝到“头啖汤”
谢女士介绍,孩子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主动脉缩窄,从当地小县城的医院辗转来到广州,经过广州医生高超的治疗技术,小杨完成心脏手术后顺利康复,并定期回广州复诊。
这次复诊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内科医生王燕飞发现小杨的体格发育有些落后,考虑完善检查,当准备开具检查单时,电脑窗口弹出提示,小杨在黔南州当地做过相同检查,询问医生是否互认。考虑到小杨的状态稳定,检查结果是新做的,界面清晰、数值范围规范,不需要再重复做这一项检查,王医生点击了确认互认。
得益于检验结果互认的便利,小杨很快完成了本次复诊。谢女士感到很开心,“孩子这么小,最担心做有创检查,这项服务太暖心了。”次日,小杨就跟着谢女士顺利回到了贵州的家中。
王燕飞介绍,从今年6月广州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后,诊室电脑工作台时常收到来自贵州省的患者结果互认提醒,“血检、尿检、大便常规等检查,基层医院都做得很好了,我们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检查时效性,来判断是否互认这个结果。胸片、心电图这些结果互认也比较常见,大大节省了患者的费用,便捷了就诊流程。”不过,王医生也提及,对于检查技术操作难度大,比如心脏彩超,还有检查结果主观判断因素占比较高的,医生会谨慎甄别,必要时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
在基层,检验结果互认的便利也开始惠及患者。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林胜介绍,已经接入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的社卫,也可做到跨省互认,“我们最近有一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他前往贵州安顺旅游时,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结果反馈到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社区医院医生对平台结果确认后,避免了重复检查。”据介绍,当天该名患者拿到医生开的药物就直接回家了,没有再做额外的检查。
“上级医院有些检查检验项目,是基层医院不具备的,例如CT、MR等,通过结果互认的方式,我们可以查阅到患者的影像结果,提升了医生看诊的效率。”吴林胜表示,以往个别检查基层医院还要外送,等候1—3天结果出来,现在缩短了时间,节省了费用。
已与82家医疗机构互认
如何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跨区域就医的便利、进一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因此,也是近年来国家正在卫生健康领域推进的便民服务之一。去年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地市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也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八项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之一。
广州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8年底,广州市就已经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顶层设计工作。这一平台不仅有“互认提醒”弹窗功能,还兼顾预警的功能。患者就诊时,平台通过医生工作站自动提醒有互认项目,可供调阅、评估和互认;医生开具检验检查项目时,系统会再次弹窗提醒“重复检验检查”,如确需开单复查的,须在系统填写理由,卫生行政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监管。目前,全市已有302家医疗机构接入市级互认平台,累计互认检查检验结果超597万次。
去年,广州市实现与省内其余20地市的医疗机构互认检查检验结果,涉及1181项检验项目、255项检查项目,全省医疗机构发生互认313万余次,其中广州地区互认220.44万余次。
从市内、省内再到跨省互认,今年6月初,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再上新台阶。广州与对口帮扶城市的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渠道正式打通,与贵州省安顺市19家、黔南州38家、毕节市25家医疗机构实现了跨省调阅和互认,截至目前,跨省互认调阅提醒464次,跨省互认110次,跨省共享检验报告约18.7万份,检查报告约5.4万份。此外,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还接入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互联互通、医疗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广州与贵州等地的跨省互认协作,是医疗资源共享的典范,也是深化医改、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据悉,为了确保互认工作顺利开展,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多次赴贵州三地调研,统一数据标准、建立互认规则、完善质控体系,确保了两地检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依托广州电信建立了新的通信专线,保证网络数据安全和网络通畅。
跨省“互认圈”将不断扩大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毕节市是东西部协作工作中广州市的结对城市。早年间,卫生健康领域的帮扶侧重于人才支援,而本次则将广州在卫生健康管理层面中探索的有效成果向帮扶地区延伸、复制。贵广高铁拉近了两地的地理和心理距离,据统计,仅贵州安顺,去年一年就有1.77万人次来广州就医。两地检查检验结果互通无疑将大大方便当地来穗就医患者。
同时,这项惠民政策还将惠及多个群体,在穗务工的贵州人、在广州求学的贵州学子、到贵州旅游的广州市民都能从中受益。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实践为全国推进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将市属医院对口帮扶协作和输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纳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年度重点工作要求,近期正重点推进贵州省安顺市、黔南州、毕节市以及广西柳州市、福建省龙岩市等帮扶协作单位的跨区域医疗协同和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此外,还会进一步梳理来穗就医患者主要省外来源地数据,持续扩大互认共享应用的覆盖面,将广州的优质医疗资源转化为区域共享福祉,让更多地区的老百姓都能受益,“跨省互认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广州在跨区域医疗协作中迈出重要一步,有望为全省乃至全国跨区域互认提供‘广州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