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求真务实干字当头⑤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组宣
“从企业注册到人才落户,从政策对接到项目申报,‘首席人才官’全程跟进,每个环节都比以前更快、更顺利了。”说起广州荔湾区“首席人才官”服务模式,广东汉潮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恩耀点赞道。据了解,自今年荔湾区推行“首席人才官”服务模式以来,已累计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医疗等诉求202项,“一人一策”服务315人次,成功助力51名重点人才就业创业。
区领导当起“专属客服”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过去企业办事要找多个部门,现在有了‘首席人才官’主动上门,不仅政策解读更清晰,问题解决也更高效。”高奈特科技公司负责人道出了许多企业的心声。
此前,荔湾区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包联挂点制度,52个区直单位、22条街道都与辖内企业和人才建立了对口联系机制。此次学习教育期间,荔湾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创新设立了“首席人才官”,在发改、科工信等职能部门以及各个街道都设立了“首席人才官”,由党员领导干部担任。目前,全区已有128名“首席人才官”,每一名区领导都当起了区内重点人才的“专属客服”,旨在帮助企业人才解决实际困难。“有问题直接找区领导,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位企业负责人感叹。
人才是第一资源,“首席人才官”就是让企业人才变成城市发展的“合伙人”。荔湾“首席人才官”展开常态化走访,为政府、企业和人才搭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
今年以来,“首席人才官”累计走访联系人才200余人次,兑现各类人才补贴奖励859万余元,还助力6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助力汉潮中药建成广东省传统中药创新中心。
专业干部“包联”重点企业
荔湾区招商、人社等部门在“首席人才官”的基础上,还探索配备“人才服务专员”“服务专班”。人社部门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机构、社工组织,组建“绿马甲”人才就业服务专业团队。首席人才官、人才服务专员、“绿马甲”等织成人才服务“一张网”。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如今,荔湾的产业干部不再坐在办公室,而是主动下沉到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了解人才需求,及时为企业和人才(团队)送惠企和人才服务保障政策、送专业技术、送项目信息等。
当下,增材制造装备产业是荔湾重点产业之一。在广州3D打印产业园,由产业干部组成的服务专班正在开展“助企入链”行动,同步为企业人才提供配套服务。“他们不仅给我们带来最新政策,还帮我们对接上下游资源。”一家增材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专业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后,企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与此同时,荔湾与佛山禅城、南海正联合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聘请12位智库专家出谋划策,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政府聘请14位技术经理人进驻省级产业园区,协助3D打印企业和人才(团队)找市场、找合作,推动技术成果加快变现。
“英才卡”集成40项服务
除了“一张网”,还有“一张卡”——荔湾英才卡。这张集成40项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的小卡片,是荔湾区优化人才生态的缩影。“没想到一张‘英才卡’能提供这么多服务,从安居住房到教育医疗,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需要。”新引进的博士人才李女士向记者展示刚收到的荔湾英才卡。
人才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荔湾区将深化“首席人才官”机制,在服务精度上推行“人才点单、干部接单”,推动政策兑现全链条闭环管理,让人才和企业真切感受到“荔湾服务”的精度、速度、温度,为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汇聚强劲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