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级自动抢单,自主设置需求信息,宣称让月收入轻松翻倍……近年来,抢单外挂作为一种利用技术手段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的工具,在网约车、外卖配送等领域蔓延。
何以发生不公平竞争呢?原本,抢单是骑手和时间赛跑的体力活、经验活。哪个骑手对路线越熟悉、对配送时间把控越准,就越有机会抢到大单。但在外挂工具出现之后,外卖软件的刷新逻辑被改变,抢单从拼手速演变为拼钱包。这不仅侵占了其他骑手公平获客的机会,还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譬如,开发应用此类软件,会突破平台安全保护措施,修改客户端软件,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更离谱的是,不少“抢单神器”实为诈骗工具,自身无法兑现其宣称的效果,更有甚者还诱骗他人钱财。
从根本上看,抢单外挂侵蚀了平台经济的信用基础。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平台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石是算法与规则。然而,抢单外挂令平台算法与规则失效,造成无法精准匹配商家、骑手与消费者的需求。于是,配送延误,订单被频繁取消,甚至看似无缘无故地因为被篡改计时计费而花了冤枉钱……其中的种种怪现象,往往都与抢单外挂这只数据“硕鼠”作乱有关。为了修复系统漏洞和防御外挂工具,平台需要完善技术防护,资金投入动辄以千万元计算,平台运营与社会治理的成本都会因此水涨船高。
如何才能剿灭数据“硕鼠”呢?关键要在“链”上展开行动。当抢单外挂的开发与销售失去黑灰产业链的庇护,“硕鼠”就会被消灭。一则,监管要成全链条打击态势。换言之,只要“硕鼠”露头,无论它在什么地方、哪个环节,相关部门都应有能力依托信息共享、展开协同作战。当打击力量渗透进全链条各环节,“硕鼠”便无处安身。二则,平台应守土尽责。譬如,加大技术投入,实时掌握数据异常波动情况,精准锁定数据“硕鼠”藏身之处,提升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又如,完善匿名举报奖励机制,激励骑手或消费者抵制抢单外挂,积极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