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公共服务有温度也要有尺度

皇甫思逸

本文字数:800

  近日有媒体报道,7月1日下午,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不慎遗忘。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随后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

  丢失的手表最终物归原主,故事仿佛以皆大欢喜落幕。不过,其留下的思考与讨论却刚刚开始。“这样的行为没有必要!”“环卫工人有没有额外奖励?”“游客是不是有特殊身份?”伴随事件冲上热搜,网友质疑不断。对此,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有过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此次救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没有其他身份。

  诚然,这种不打折扣回应群众需求的态度,某种程度上确实展现了城市的热忱、服务的温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及时为游客解决难题,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加分项。但网友们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得不让人反思——高温天里,两位环卫工人徒手在垃圾堆里翻寻4小时,这样的辛劳谁看了不心疼?对比人工耳蜗、急救药品等关乎生命安全的物品,儿童手表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是否值得耗费如此人力?如果日后类似求助频发,公共服务能否“照单全收”?

  种种追问,是网友们对基层劳动者付出的共情,对“正能量”叙事被过度消费的警惕,亦是对公共服务机制的更高要求。据最新消息,当地城管局回应称,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坦诚接受网友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这样的承诺后续若能落到实处,方能真正让付出者有回报、让善意实现闭环。

  更进一步看,这起事件讨论的落点正是公共服务的“度”。公共服务既要有温度,也应该有尺度。群众需求无小事,但满足需求的方式需要更精细地考量:是否需要启动紧急响应?资源投入是否合理?劳动者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接诉即办的效率固然重要,但若能建立更科学的评估机制,在快速响应与资源合理配置间找到平衡,服务的温度或许能传递得更持久。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公共服务有温度也要有尺度 皇甫思逸2025-07-16 2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