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自己搭乘地铁,自主规划最优线路,为地铁站内的7-Eleven便利店送货上门——当前,深圳的机器人正在加速“进化”,搭乘地铁“上岗”打工。近日,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一个北极燕鸥卡通形象机器人完成了它的首次配送任务,这在全球也属于首例。这一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深圳落地。
文、图/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陈为
机器人自主搭地铁配送
近日,一个外形可爱的机器人正沿着站厅在深圳地铁2号线湾厦站行走。乘客经过时它会退后避让,到达站台它会耐心等待,十分乖巧。据悉,这是深铁集团与万科合作运营的“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在进行测试,利用地铁客流运输的平峰时段完成轨道交通零售门店的末端配送。7-Eleven便利店只需通过专用APP下单,机器人便能自动规划最优行进路线,自主将货物送往指定门店。
记者了解到,此次由机器人自主搭乘地铁完成货物配送,属于全球首例。
这样的场景出现在深圳,并非偶然——工信部相关数据显示,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约占全国20%,服务机器人产能约占全球60%,创造了全球最丰富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在汽车生产线、在医院诊疗现场、在街道巡逻执勤……此次,深圳地铁再次“上新”配送机器人,让越来越多深圳人在生活日常体会到科技城市的魅力。
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地铁2号线湾厦站7-Eleven便利店店长全程体验了机器人配送服务,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感到兴奋。“门店货物主要依靠地面交通配送,不但停车难,还经常遭遇早高峰大客流。”目前,7-Eleven在深圳地铁内已开设一百多家门店,每天约有900万人次的客流。根据测算,41台这样的配送机器人即可覆盖目前7-Eleven在深圳地铁所有门店的旺季配送需求。
这款机器人集合了AI调度算法、全景激光雷达、机械底盘等多个软硬件技术。万纬物流负责人介绍,这款机器人用了企业独立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作为“大脑”,能根据服务门店的每日订单情况、门店具体位置、配送时间要求以及地铁运力等信息进行智能规划,实现多机器人、多门店情况下的全域最优路径配送;全景激光雷达好比“眼睛”,对站内地图进行全景建模,让机器人不迷路;底盘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则是“骨骼和运动神经”,让机器人实现自主乘坐电梯进出站台、自主乘坐地铁列车、自主识别列车到站等功能。
“传统配送模式面临人力成本上升、效率瓶颈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配送机器人应用将大幅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万纬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铁和万科除了在“轨道+物流”领域展开合作外,还将积极挖掘利用地铁车站、车辆段等场景,探索拓展更多城市物流配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