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为深圳在新起点上擘画改革开放新蓝图。6月19日召开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新闻发布会公布,2024年前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8.8亿元,同比增长8.6%。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合作区以“主责更强、主业更优、主线更明”的奋进姿态,交出了这份亮眼答卷。
发布会上透露,当前《前海方案》72项任务已落地69项,深圳综合改革试点48项经验举措中,17项在前海率先实施,企业开办“双录签名”、产业资金“AI+审批”等创新举措持续释放制度活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兼前海分院院长曲建用“优秀”评价前海改革成效。他指出,前海合作区总面积从14.95平方公里扩至120.56平方公里,实现从单一服务贸易功能向创新、制造、人才等多元功能的跨越。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阮元元
深港要素流动加速 人才高地筑基创新
“前海让港人从‘进得来’到‘能接活’!”东南香港公司总经理王冠男感慨,“在前海,香港建筑师能全流程参与和管理项目,在以前是难以实现的。”作为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参与者,她的团队有两名取得跨境执业资格的建筑师正在前海参与九年一贯制学校、前海自贸时代中心等深港融合试点项目。这得益于前海推出的专业人士执业备案管理办法,推动了港澳和内地的职业资格互认——以王冠男所在的工程建筑领域为例,637名港澳建筑、税务等领域专业人士经备案即可执业,无需重复考试。
截至2025年4月,工程建设领域已有637位港澳专业人士完成备案,法律服务领域集聚12家粤港澳联营律所、129名港澳律师,涉税服务领域全国10家港澳联营税所全部落户,86名港澳税务师备案执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在前海工作的港人达7257人、生活港人1.19万人;工作外国人才3316人、生活外国人才5354人,分别占深圳的1/5和1/6。
“前海的政策环境已走在全国前列。”全球文化教育交流委员会中国区首席代表王振的机构落户后,正推动深圳北欧技术人才转化平台落地,并与全球300所高校开展合作。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已服务香港大学等机构开展科研转化,曲建认为,香港强在从0到1的基础研究,前海则具备1到10再到100的产业化能力,这种互补让深港成为创新共同体。
产业生态向高跃升 数字经济引擎启动
前海持续以金融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已推出“科技初创通”专属信贷,落地深圳首家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牌照,上线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其中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的“科技初创通”运行近一年,服务超3200户企业,信贷投放38亿元,利率低至3.45%。目前前海已吸引182家世界500强、超1万家外资企业落户,并将聚焦新兴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
在此基础上,前海正加速构建深港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据了解,前海将联手龙头企业共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发挥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作用,同时释放68公里海岸带活力发展海洋经济,并上线深港数据跨境验证平台、建设国际数据产业园,推动“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这一布局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深度契合。曲建指出,AI革命依赖数字经济,前海已在探索非敏感数据跨境流动,当前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启动、深港数据跨境安全通道规划提上日程,未来实现深港数据中心联动,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正逐步显现。
规则衔接破局探路 打造双循环最佳连接点
“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在前海落地,使其成为法律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王守睿介绍,前海已开展不动产立体化登记,下一步将优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集聚一流商事调解机构,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商事争议解决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前海实施负面清单、CEPA开放清单,推动要素跨境流动。曲建分析:“服务贸易改革涉及人、财、物、数等要素,前海在离岸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的探索,正为国家破解服务贸易短板探路。”据悉,前海e站通已与32国、37个境外园区合作,与70余家我国港澳及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容。
面向未来,前海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最佳联接点。从推动深港金融要素流动,到探索数据分类跨境标准,前海正将改革经验转化为开放示范。正如曲建所言:“前海已超越地域范畴,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随着“四个圈”(服务圈、创新圈、生活圈、朋友圈)建设推进,前海正以高水平开放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