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巡礼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贾政 通讯员穗文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文明家庭的创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广州4户家庭荣膺“全国文明家庭”称号。今日,广州文明导报推出“精神文明建设巡礼”专栏,展现广州在家庭文明建设方面的生动实践,探寻家庭教育的路径与方法,感受家国情怀,共同推动广州的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年来,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文明家庭创建格局,擦亮广州家庭建设品牌,推动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5月23日,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结果正式公布,黄春萍家庭、沈燕芬家庭、吴铭枝家庭和赖宣治家庭4个广州家庭榜上有名。目前广州共选树全国文明家庭12户、省文明家庭13户、市文明家庭259户,各级文明家庭合计284户。
开展全域创建 凝聚多方合力
广州将家庭文明建设嵌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全局,为文明家庭培育厚植生长土壤。
从顶层设计破题,广州将文明家庭创建纳入“十四五”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先后出台《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化文明家庭创建专项工作方案》《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等,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实政策保障。
在强化政策保障的同时,广州构建起家庭文明建设多元共治的新格局。市纪委监委将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党风廉政考核重点,市教育局探索构建“1+1+1>3”的高质量协同育人体系,市民政局打造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样板站点,市妇联扎实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家庭教育、家庭服务、家庭研究四大行动,切实把家庭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家庭文明阵地是弘扬优良家风、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的依托。近年来,广州持续推进家庭文明阵地建设,先后建成1个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1个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177个街镇家庭教育服务站、家风馆、阅读体验基地、家风家教实践基地……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阵地布局,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载体。
家庭文明建设不是“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广州注重激发全社会参与活力,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和学术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面向社会开展“广州好家风”征选,凝练弘扬十大“广州好家风”,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阵地搭建、社会动员,在广州,家庭文明建设从“有形载体”延伸至“无形风尚”,优良家风成为滋养城市文明的精神养分,为新时代家庭文明建设注入了蓬勃活力。
提升家庭教育实效 推动文明养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
广州将家风家教建设作为城市文明培育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家风传湾区 花开英雄城”“爷爷奶奶一堂课”等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家庭教育日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构建“羊城父母学堂”“家长学校”等常态化教育体系,开发家风家教课程700余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激活家庭文明建设内生动力。
在羊城大地,千万家庭成为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点,一户户全国文明家庭正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文明家庭的内涵,以榜样之力传递文明之风。
黄春萍、湛海伦这对“双医”伉俪用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疫情期间,妻子黄春萍奋战在抗疫一线,丈夫湛海伦主动奔赴边疆为群众送去健康希望,夫妻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中书写家国大爱,展示了个体担当与家国情怀交融共生的动人图景。
“做生意不是一辈子,做父母才是一辈子”,吴铭枝夫妇用10年时光、30万字家书,书写着一个广州家庭的温暖。纸短情长的字句,跨越女儿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时光,陪伴她走过叛逆期,最终叩开理想大学之门。热心公益的吴铭枝家庭,不仅出版家庭教育书籍,还成立兔爸教育基金,创办“兔爸学堂”。以书信传递亲情,用公益反哺社会,成为千万家庭践行良好家风、重视家庭教育的生动范本。
如何构建全链条网络,让更多家庭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广州与时俱进,创新实施家庭教育“12345”支持计划,统筹专家队伍、品牌课程和实践基地,实现阵地全域覆盖、资源集成供给。构建“政策引领—阵地支撑—服务下沉”的家庭文明建设闭环,依托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家长学校等提供家庭教育、婚俗改革、亲子阅读等多元服务,让优质的家庭教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番禺区妇联建立三级网格排查机制,白云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家文化”社区服务体系,以精准化、常态化服务筑牢文明家庭创建根基……花城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动人画卷。
弘扬文明风尚 激发向善之力
“关山月题字”、杨匏安“爱国家书”、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设纪念碟、手工缝制的“百家被”……在广州市“晒晒我的传家宝·弘扬广州好家风”成果分享活动上,一件件具有代表性的传家宝承载着厚重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践行良好家风。
为培育爱家爱国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广州先后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书香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爱党爱国星”“家庭和睦星”等“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批批先进家庭成为以德治家、以学兴家、以爱暖家的文明家庭典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
出身体育世家的赖宣治,扎根花都区七星小学,在妻子、父母默默支持下投身乡村体育教育,十四年间倾注心血培养39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13项世界纪录,斩获奖牌逾千枚,一家三代的热忱与坚守,以家风为炬,照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之路;沈燕芬响应乡村振兴号召返乡创业,与扎根农村四十余年的父亲沈灿星一起,带领全家人实现了从“土专家”到“新农人”的蝶变……他们不仅成就了小家的幸福,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澎湃动力。
为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广州深挖价值内核,实施“新时代家风涵育工程”,开展“弘扬广州好家风”“颂党恩·传家风”“花城人家 文明传家”等主题活动300余场,搭建“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矩阵,推出“追风好少年”“爸爸妈妈一起读”等系列实践项目,依托31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形成常态化宣教网络,让更多家庭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场景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