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版:金融引擎 产业向新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粤港澳金融协同 赋能产业跨境布局

王楚涵

本文字数:2893

  【人物名片】

  连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国际金融中心及世界经济理论等。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当前,广东正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正加快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擘画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东金融取得哪些亮点成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未来如何进一步精准发力?对此,广州日报专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

  连平表示,广东金融需形成“全周期、多层次”支持体系,加大金融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持,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他建议,广东金融可与港澳多方面联动,支持现代化产业跨境布局,构建跨区域、全链条的金融支持体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

  广东金融呵护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广州日报:在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蓬勃发展的背后,金融作用如何?金融服务广东、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哪些亮点举措呢?

  连平:从全国整体比较来看,广东在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呈现不少亮点。

  广东金融的总体供给能力突出,在全国名列前茅,金融重点呵护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以银行业为例,近十年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多数年份的年均增速保持在15%~25%区间,高于同期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以资本市场为例,近十年来,广东各类企业通过IPO、股权再融资、发行交易所债券等方式累计在境内资本市场融资8.86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广东从构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体系、国有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科技信贷支持、科技保险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等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形成了“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分担—跨境协同”的完整闭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广东金融机构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采用“再贷款、再贴现+重点领域”资金投放模式,向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民营企业精准“输血”,显著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广州日报:当前,广东、广州正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金融企业如何把握机遇,以实现产业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连平:面对时代机遇和政策导向,金融机构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要求,坚定地以实体经济为服务对象,抓住时机加快推进组织制度和业务产品创新,强化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建设,提高和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制定“一链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方案,为产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积极助力广东、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更优更强。

  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自身也应实现从传统单一的金融供给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模式跨越,更好地适应广东、广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鼓励粤港澳银行开展联合授信 共建大湾区金融科技实验室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东金融如何与港澳联动,支持跨境产业布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如何助力广东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连平:为更好地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金融与港澳可多方面联动支持现代化产业跨境布局,构建跨区域、全链条的金融支持体系。

  充分发挥香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优势,为现代化产业集群企业赴境内外上市和发债提供便利。联合设立大湾区现代化产业全球并购基金,支持相关产业开展跨境并购。加强粤港澳在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领域的标准互认,为现代化产业跨境并购、知识产权交易等提供高效支持。

  鼓励粤港澳三地银行开展联合授信,积极对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现代化产业提供“跨境银团贷款”。依托粤港澳三地金融科技研发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合作,共建大湾区金融科技实验室,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中的应用。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降低企业跨境资金运营成本。加快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与优化,提高跨境资金流动的效率与安全性,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要素高效流通。

  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商务资源在推动广东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有望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广东金融业可通过跨境融资、贸易金融、投贷联动、汇率避险、数字金融等“组合拳”,帮助广东企业高效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也可依托自身在金融、物流、法律、会计等服务领域的综合优势,尤其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全球新兴市场和葡语区国家丰富的商务和投融资经验,积极发展高端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助广东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更快、更好地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港澳地区在全球贸易金融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在广州设立地方政策性银行 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州日报:在赋能产业体系建设中,广东金融业存在哪些不足?

  连平:目前国内各地,包括广东在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体来看,大型银行“中场组织者”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大型银行虽有集团化优势和庞大信贷规模,但尚未将银行的资金优势、投行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保险机构的风险缓释功能等进行有效串联。此外,与现代化产业相匹配的“耐心资本”和“早期资本”较为缺乏;现有科技保险产品,尤其是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产品的供给不够完善。

  广州日报:对于广东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支持体系方面,您有何建议呢?

  连平:为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东、广州亟待发展和完善相关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一是更好发挥大型商业银行的牵头功能。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广东各类产业园区、高新区、经开区等的金融支持。联动信托、保险、证券、股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形成全周期、多层次的现代化产业金融支持合力。

  二是探索设立地方政策性银行。建议借鉴德国、韩国等经验,探索在广州设立我国专门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地方政策性银行。可由省、市财政出资,在监管上降低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在考核上坚持非营利性原则,专职服务创新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广东、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企业,以更好匹配相关产业项目投资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回报相对较慢的融资特点。

  三是强化直接融资和股权投资功能。加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对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融资的精准支持。优先扶持广东、广州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辅导上市和发债融资。鼓励多元化股权投资竞相发展,对地方政府类基金实施差异化、长周期的考核评价和中长期激励机制。细化和优化各种场景下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更好发挥管理人的投资积极性。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企业风险投资(CVC),参与上下游协同创新。

  四是进一步推广科技保险运用。建议监管部门支持保险企业围绕科技企业研发、生产、创业保障、人才保障等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科技保险产品体系,推出和构建产品研发责任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人才创业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符合广东、广州现代化产业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体系,并将是否投保科技保险纳入企业考核的加分项。省、市政府亦可通过创新奖补机制、税收优惠、风险共担等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形成科技保险新路径、新模式、新方案。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金融引擎 产业向新 T3粤港澳金融协同 赋能产业跨境布局 王楚涵2025-06-26 2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