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ZA9版:深圳新闻

无创、快速、低成本,30分钟完成数据收集

深圳技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难题

轩慧

本文字数:1663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轩慧 通讯员吴璨、马印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出现之前,大脑已经发生病变!诊断及干预窗口前移,是减少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近日,发表于认知领域顶刊的一项研究发现,脑电(EEG)作为新型脑功能成像工具,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及干预指导方面呈现突出优势。该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论文课题总负责人、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郭毅介绍,脑电图是一种快速且低成本的检测工具,约30分钟即可完成数据收集。

  该研究团队由郭毅团队以及华大基因汪健、王晶教授团队组成,团队同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基于脑电的认知筛查模型。这项技术或可通过脑电波最早“听见”阿尔茨海默病。

  打造阿尔茨海默病最早的“认知信号灯”

  “我从医四十多年,多数患者来到神经内科时,大多已经进入了痴呆阶段,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郭毅。多年前他就认为,脑电在认知障碍筛查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彼时脑电检查只是呈现波形图,从中读到的信息量太少,如何更加精准地解读脑电为患者造福,成为他一直以来的目标。

  对此,郭毅早在6年前着手组织构建包含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及计算机人才的多学科交叉团队,搭建临床研究平台,攻克这一难题。

  该团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基于脑电的认知筛查模型,采用先进的脑电分析算法和人工智能模型,将超过20种脑电信号全部数字化、可视化及智能化。该模型经过5年的反复验证迭代,通过天津环湖医院等多家医院联合验证,终于具备了较高准确性。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你开始睡眠变浅、注意力下降、常常走神,感觉脑子“不如以前灵光”,体检却说“一切正常”,一张脑电图或许能提前告诉你:“你的大脑正在求救”。

  郭毅介绍,脑电图有着诸多优势,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快速且低成本的检测工具,约30分钟即可完成数据收集,这意味着,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进行大脑健康筛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

  事实上,脑电作用不仅在早期筛查发现,对认知功能进行低中高风险评估,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指导临床早筛及干预。比如,脑电图能用于评估干预手段,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电刺激等的效果,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和个体化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此前,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治愈了一名52岁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而脑电图(EEG)在该患者的创新治疗方案中起到了精准的筛查和治疗效果评估。

  建议45岁开始做脑健康检查

  据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占总人口的21.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和老龄化相关的疾病带来的压力也更加明显。《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则显示,2019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约为1300万例,约占全球数量的25.5%,我国年龄标化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788.3/10万。

  本次发表的论文《揭示阿尔茨海默病阶段特异性的神经及分子进展:对早期筛查的启示》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全过程的系统性变化,从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到痴呆(AD),病情逐渐加重。其中在发病最早期阶段(SCD),尽管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显示尚无结构萎缩、血液与肠道代谢扰动等数据未显示异常,脑电图已可探测出特异性神经网络紊乱。

  研究还提示,烟酸、胆碱、维生素A等补剂或许在SCD阶段具有神经保护潜力,为未来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医生建议,45岁就开始做脑健康检查,别等“糊涂”才开始重视大脑健康!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 SZA9深圳技术破解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难题 轩慧2025-06-17 2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