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于敢勇摄影报道)肇庆市广宁县村子里的废水竟变成了农户们眼中的宝贝?原本让人避之不及的生活污水,谁能想到在这个村竟变成了肥力满满的“香饽饽”?这背后藏着一个关于广宁农村生活污水“逆袭”的奇妙故事……
生活污水神奇变样
在南街街道丰源村委会楼岗村,一大早,陈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到菜地“照料”最近种下的蔬菜和甘蔗。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她的菜并没有下任何肥料,却比往年长得更快更强壮,对此,陈阿姨心中满是欢喜。
她来到田边,一边按压水泵,一边介绍道:“你看这水多清澈,还闻不到臭味!”陈阿姨所说的这水,便是由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站“生产”出来的肥水。
今年3月,楼岗村污水处理站投入使用,除了处理村庄的生活污水外,这个站点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变成“肥水”收集起来,供村民种植灌溉。
小站点作用大
这个污水处理站虽然占地只有10平方米,却有着大大的能量。站点采用的是“预处理罐”(厌氧资源化农污治理)工艺。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到达强化预处理罐中,经过预处理区、填料处理区、清水沉淀区多区处理后,污水“逆袭”成为仅保留有氮、磷等有机物的肥水,再通过蓄电装置输送至周边农田的肥水井,供周边村民灌溉使用,达到农污变废为宝、资源化回用的目的。
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中片区项目总经理李穗光介绍说,这是一个规模为5吨/天的资源化利用站点,总投资约6.3万元,纳污范围覆盖丰源村委会楼岗村东侧片区,服务人口54人,建设周期10天左右,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以及村民共同参与、受益、管理的优势。
楼岗村有43户人家,常住人口84人,根据房屋分布和地形地势,结合村庄周边受纳户的分布情况,该站点采用“联户农业生产利用”治理模式,分区分片进行治理改造。
其中村东片区24户人家,常住人口54人,采用“预处理罐”(厌氧资源化农污治理)工艺,建设了一座5吨/天的资源化利用站点。对比传统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施工速度快、运维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而村西片则与梅双村、大洲村、新屋村合建1座规模为30吨/天的三级标一体化站点。这个站点设在丰源村委会梅双村,采用先进的多级AO生物处理工艺,生活污水流入调节池后,开启净化之旅。
经过多级厌氧发酵与好氧曝气,氨氮、总氮、COD等污染物纷纷被“击败”。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二级标准,清澈的水流从这里达标排放,为村庄生态增添一抹纯净。
如今,广宁县正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根据“一村一策”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具备条件的优先推广资源化利用,计划2025年基本完成自然村生活污水新建治理任务。
越来越多污水处理点的建成,有效改善了农村的水环境,村民们用上了放心水,乡村生态也越来越好,真正实现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