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粤来粤好百千万

“90后”安徽妹子翟月扎根广州深挖本土文化

一砖一瓦都是她的创作来源

谭伟婷

本文字数:2035

  翟月深爱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老街区。

  扫码看“冠军”故事

  我们是冠军!25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谭伟婷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

  “我是一名文化创意工作的从业者,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进行在地文化的研究,将那些隐藏在时光岁月里的文化宝藏,尝试转化成日常生活中可被看见、感知、触碰的展览、博物馆、艺术作品。”翟月说。留着一头微翘的短发,笑起来时眼睛弯弯,像月牙儿般很亲切——但凡接触过翟月,都会被这位“90后”安徽妹子的温柔与爽朗所感染。作为创作者,她是城艺文化(广州、香港)创办人、广州城市艺术周创办人。作为学者,她是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非遗专家、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理事。多重身份的翟月,总是把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在她自己看来,她并不是“工作狂”,只是单纯地“深爱”她正在做的事情而已。

  “我在广州工作生活已经有七八年了,吸引我留在广州的原因之一,就是广州本土文化和商贸精神能源源不断地给我养分。”翟月说。

  永庆坊是“根”

  滋养着她的文化探索

  永庆坊,对翟月来说具有特别的缘分,也是孕育她成长之地。

  来自安徽的她,在澳门科技大学读广告学专业,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读文化管理硕士,毕业后曾在北京与上海打拼,最终选择留在广州。翟月第一个工作室就在永庆坊,“对我来说永庆坊是一个试验田,它能让我一直不断去理解‘老城市新活力’的意义。”翟月回忆,2019年策划的“永庆记忆”展览,是她与团队深入研究广州老街区的开始。

  足迹踏过恩宁路的往昔,穿梭于一栋栋骑楼间,翟月在坊、巷、里、弄的开放式街区中,被其承载着历史与生活的气息深深吸引。于是在2020年,基于灰塑的传统技艺和它代表的岭南生活态度,翟月创办了社区艺术IP“永庆有鱼”。

  “现在,我们这条吉祥的IP鱼,至今还在不断升级,从传统艺术的海洋中游进当代审美当中。现在团队也在打造另一个国际化IP,预计今年内也会在永庆坊诞生。”翟月透露,在这里设立工作室已经有7年多,参与了永庆坊多个文化项目,包括永庆记忆展、金声电影院文化营造、李小龙祖居更新提升等。

  “在这些项目和探索中,我们不断地去感受这里的文化是如何与消费、旅游等产业发生碰撞,也不断地去感受新的活力是如何产生的,并将这些思考应用到自身创作中去。”翟月在分享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与团队紧密捆绑在一起。于她而言,自己的灵感创意固然重要,但团队凝聚的精神力量,才是决定作品能走多远的关键。

  “最近我在忙广州南沙区大稳村的艺术营造项目,我们塑造了两个娃娃形象。”翟月说。

  从“永庆有鱼”社区艺术IP到讲述乡土故事的乡村艺术创造,翟月认为运用当代艺术语言的灵魂在于“土地”。正如她所说,“这幅艺术画卷,是我们为每个深深扎根于此的大稳村民而作。”

  广州文化是“土”

  是她创作的灵感源泉

  “作为一个新广州人,我一直觉得广州是一个文化的沃土。”翟月认为,广州的文化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花草树木、衣食住行中。“只要你走在街上看看街道的景致,看看各式各样的门窗,建筑物外墙,不同的花朵和树木,每一个都在跟你讲述一段关于广州的故事。”

  翟月透露,除了日常对城市的观察和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之外,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与广州各行各业的人聊天,这些“平平无奇”的唠嗑,往往能开出“灵感”盲盒。

  “他们都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也是我创作的灵感源泉。”在翟月眼中,城市的每个人都是这里精神和文明的缩影:与建筑师交流,可以在俯视与仰视之间看到城市肌理的变迁;与摄影师交流,能从一座桥的图像变化看到广州的历史切片;与点心师交流,能透过一食一味看到广州人对生活的态度……

  “我很高兴也很幸运,能在不同艺术营造与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收获许多珍贵的经历。”带着对传承与创新的这份理解,翟月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地去挖掘更多的本土文化,将文化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市民。

  “我还非常喜欢逛广州的老街区,经常去同福路、状元坊等处溜达。”翟月说,去看看不同时期的建筑,以此遥想几百年前,商贾往来、船只密集的广州城,有时候会感觉豁然开朗。每天,翟月都会骑车去工作室,为的是能在人民桥上看一眼粤海关和老邮局。用她自己的话说,“让自己能够跳脱出工作的压力,把心放大到历史和城市的维度上去,很治愈。”

  翟月一直坚信,创新和历史并不矛盾,就如同“永庆坊”,正是因为不断地有新事物、新创意流入,这条有历史的街道才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广州给予我包容,我回报以热爱,都是深沉而热烈的。”在翟月心中,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让每一种创意交融在这里都存在可能,都能发挥出潜藏的商机。“不负这座城市的美好,是我对广州最真诚的告白。”翟月笃定地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粤来粤好百千万 A3一砖一瓦都是她的创作来源 谭伟婷2025-06-03 2 2025年06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