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广东

记者探访广东最大古典吉他生产基地——

世界吉他的“东方共鸣箱”

曹菁

本文字数:2238

  车间开放式设计的窗户,像放大的画框。

  法式宫廷漆画工艺与东方高山流水题材融合的吉他。

  德国古典吉他制琴大师Roland Scharbatke

  制琴工坊一角

  日前,记者走进玛丁尼位于广清产业园的生产基地,吉他设计元素随处可见,音乐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拥有办公中心、吉他成品组装车间、备料车间、CNC加工车间等一系列完善设施,占地20亩的空间内,每天都在进行着吉他制造的“魔法”,每一把吉他的诞生都需经历200多道精密工序——从木材切割、音梁设计到手工打磨、AI调音,传统匠艺与智能科技在此深度融合。这座目前广东最大的古典吉他生产基地,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累计申请100余项专利,成为清远吉他自主品牌走向世界的音乐名片。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工业+音乐”:吉他生产线变身艺术馆

  在现代工业简约风格的大楼一层,参观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吉他陈列馆,走进大厅,雪松与玫瑰木的淡香扑面而来,陈列室如同一本立体的乐器史诗,在暖黄射灯下徐徐翻开:古典吉他系列、民谣吉他系列、专业演奏吉他系列、跨界吉他系列等丰富产品线,从普通的产品到珍稀的收藏品,可以满足全球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一排排的多宝阁里,古典的、民谣的以及玛丁尼Godoy系列手工吉他等高端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把泛着高雅光泽、遍绘山水人物漆画的古典吉他格外引人注目,工匠以背板的老松云杉木为画板,运用法式宫廷亮漆绘以中国传统的高山流水和仕女抚琴的题材,恍若千年古风与现代漆艺的跨时空和鸣,令人爱不释手,更有琴颈镶嵌着精美的螺钿贝壳等装饰,仿佛每把吉他都是凝固的时空胶囊:敦煌的飞天托举着东方美学,凡尔赛的鎏金承载着欧洲典雅,而车间的数控铣刀与手工凿痕,正将所有的文化基因重新编码,让琴弦震颤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人类对美的永恒叩问。

  2023年,玛丁尼发布了全新的HISPANIA系列吉他,该系列产品将古典吉他的尼龙弦与电声拾音系统相结合,使演奏者可以在舞台上自由切换不同的音色和效果,这一创新成果是玛丁尼团队多年研发的结晶,满足了不同演奏场景和音乐风格的需求,也为古典吉他的发展开拓了新方向。

  从德国基因到中国制造:每年8万多把古典吉他远销海外

  玛丁尼1978年诞生于德国,2004年进入中国后,依托广东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迅速成长为全球行业标杆。基地内,资深工匠与研发团队持续革新,潜心制作,未来每年将有8万多把古典吉他从这里包装运输,远销海外。

  一般来说,一把高端手工吉他制作周期长达3~6个月,仅琴体干燥就占一半时间。特别是音梁切割角度、漆面配比等细节,依赖工匠数十年经验积累,机器难以完全复刻。

  对于专业的演奏者来说,古典吉他的手工具有不可替代性:每块木材的天然差异需手工微调,如面板薄0.2mm可能使音色更明亮,厚0.2mm则更浑厚,这种“个性化声学设计”是机器量产无法企及的。

  最妙的是车间的开放式窗户设计,好像是大面积的“画框”,透过它参观者能清晰看见工匠们沉浸于创作的模样:有人正拿着放大镜审视面板年轮的走向,有人用砂纸在细心打磨背板,有人对着音梁结构轻声哼唱……

  在工坊里,一排排的吉他半成品像整装待发的士兵,等候着工匠们的检阅。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目睹难得一见的吉他制作工序细节。据悉,基地开放式的设计也是为了方便游客来此见证木材蜕变为艺术品的全过程,又被称为DIY制琴工坊,每天都有吉他艺术爱好者来此亲手打造专属吉他,留存独特音乐记忆。

  此外,基地还设有主题音乐乐园,让游客在吉他文化与自然风光的交融中感受律动之美。

  一名正伏在工作台前用小刀细心刮削一片片木制小方格的女工匠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随着手腕有节奏地摆动,每一道刮削都让细小的木制构件更加光滑,打磨的痕迹都与木纹走向完美契合。“这些木格子我们叫音梁,决定吉他音色的动态范围与延音,虽然是安放在吉他内部,外表看不见,但制作工艺依然不能马虎,稍微有些毛刺和变形,音色就会失去灵性。”

  2023年11月,德国古典吉他制琴大师Roland Scharbatke(罗兰·沙巴特克)应邀来到玛丁尼,双方确立了长期合作的愿景。Roland Scharbatke在吉他制作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并与世界各地著名音乐家合作,制作了众多高品质的吉他乐器。他与制作团队共同设计了吉他的装饰图案和木纹,通过精细的雕刻和绘画使吉他更加精致独特。

  从“制造工厂”到“文化地标”:让吉他成为城市IP

  2004年,玛丁尼进入中国,在广州建立合资企业,2019年,在清远启动玛丁尼科教中心广清园总部基地项目。2021年,总部基地落成启用,标志着玛丁尼在清远扎根生长,开启新的篇章。

  在玛丁尼乐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宏齐看来,清远区位优势明显,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与古典吉他的音色韵味有着天然的契合:“首先,清远毗邻广州,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运输。其次,清城区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正在逐步加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为了实现从“制造工厂”到“文化地标”的转换,玛丁尼还与清远本地景区合作,推出“吉他+生态研学”线路,据了解,“玛丁尼音乐科创艺术馆——吉他文化之旅”项目已成功入选2024年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入库名单,成为广清产业园首家跻身省级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的企业,标志着园区工业旅游发展迈入新阶段。

  玛丁尼在清远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从原材料供应到配件生产,从产品设计到包装物流,一条围绕吉他制造的产业链正在清远逐步完善。同时,玛丁尼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校企合作签约和授牌仪式,共建玛丁尼国际吉他学院,整合校企资源,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不断为行业输送新生力量。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广东 A10世界吉他的“东方共鸣箱” 曹菁2025-05-22 2 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