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2025湾区好运

“AI写论文”应有正负面清单

夏凡

本文字数:1039

  前不久,复旦大学教务处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文件提出“六个禁止”,被称为“全球最严AI新规”。(12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全球最严”有多严?禁止使用AI工具生成或改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原始数据,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论文正文文本、致谢或其他组成部分,禁止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文献检索与整理‌……对此,不少人支持、点赞,认为理当如此;也有人质疑,觉得有矫枉过正之嫌。

  近年来,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冲击波”持续增强。学术论文领域,亦“震感”强烈。AI代写论文成为电商热卖爆款,“大学生作业充满AI味”、AI成论文“第二作者”引起广泛担忧。另从相关调查来看,大学生与AI走得越来越近。从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到协助翻译、润色语言,再到直接生成、捉刀代笔,AI“涉足”论文写作俨然成为一种校园日常。

  应当承认,AI很强大,可以高效完成大量简单、初步、机械性的工作;AI也“脑洞”大开,有助于拓展思路、激发灵感,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但在学术研究中,它应是助手,而非“枪手”;应帮忙、“帮衬”,而非沦为学术不端的帮凶。眼下,各高校对AI态度基本一致,既敞开大门、积极拥抱,又慎之又慎、小心提防。仅以本科学位论文来说,有高校出台专门规定,有的尝试“用魔法打败魔法”——诸多努力,都源于看到了AI使用不当带来的难以估量的破坏性。

  使用AI关键在掌握边界,这是共识。但边界究竟在哪?众说纷纭之际,争相摸索之时,每一次讨论(或争论)都有其意义。就像“全球最严AI新规”,其核心要求就是不容AI“代笔”,不能让AI参与创意性的内容;部分条文看似严苛,也有合理之处。比如,禁止使用AI进行文献检索与整理‌,因为不少人发现,AI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曲解论文原意,甚至编造根本不存在的文献;禁止使用AI润色语言,考虑到文字表达能力之于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的重要性,其用意也不难理解。“六个禁止”引起了各方关注,树起了一个靶子,而争论的过程,本就是凝聚共识的过程。相信随着讨论越来越多,在不远的将来,AI辅助学术论文写作也会逐渐形成正面和负面清单,什么能做、哪些犯忌,逐条列出、一目了然,让高校师生有规可依、有度可量,让人与AI的关系“亲”而有度、“亲”不逾矩、“清清爽爽”。

  当然,不论规则多么科学、规定如何完善,都将面临落地执行这一难关。这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强化教育引导,用好技术手段,严格核查把关等,都必不可少。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2025湾区好运 A4“AI写论文”应有正负面清单 夏凡2025-01-01 2 2025年0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