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本版
  • 往期
  • 分享
  • 客户端

第DGA11版:东莞新闻

十二月 20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第DGA11版:东莞新闻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六个三”赋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4896

东莞六院七十周年院庆“双报到”单位兴塘社区来贺。

廖万清院士团队专家工作室揭牌。

省名中医范德辉教授龙氏治脊疗法传承工作室揭牌。

卢水华教授名医工作室签约。

广东医科大学专家组评估会。

  旗峰山下,杏林筑梦。七秩年华,喜事盈门。今年,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迎来了建院70周年的喜庆时刻,这是医院发展的里程碑。一代代六院人初心如磐、自强不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实现了从麻风隔离治疗站到特色专科医院的华丽转身;一代代六院人勇毅前行的斑斓画面定格成永恒记忆,令人难以忘怀。

  岁序易,华章新。回望2024年,东莞六院在变革中突破,在挑战中成长,六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笃定错位发展,以“六个三”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防、治、研、康、服、救”六位一体的专病防治新模式,推动公共卫生、临床医疗、实验室检测“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一

  三院加挂,提档升级赋能启航

  七秩芳华,弦歌不辍。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7月,东莞市委编办批准了“市第六人民医院加挂市皮肤病医院、市结核病防治院、市职业病防治院”的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东莞六院的公共卫生专科医院的职能定位,为东莞六院“1+3”新编队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4年,东莞六院推动职业病科创建市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科创建省临床重点专科,成功培育潘婉婉东莞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通过质控工作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保障专病防治质量与安全,市结核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皮肤性病质量控制中心、医疗美容质量控制中心、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心4个市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全获得考核优秀等级。

  二

  三大活动,自信自强赋能创新

  70周年院庆:东莞六院喜迎建院70周年,建设了院史馆、制作了回顾70周年视频、编印了70载纪念画册,举办了盛大的庆典仪式、院士学术论坛和专科学术周活动,得到省内外兄弟单位的诚挚祝福和市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张巧利说,“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70年,是艰苦奋斗的70年,是改革创新的70年,更是硕果累累的70年。从消灭麻风病、遏制结核病到保护千万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成功打造了医防协同的‘六院样板’,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六院春晚:自编自导自演的“六院春晚”,从开场表演《欢庆中国年》到最后的大合唱《难忘今宵》,从援藏医生登台分享感动瞬间到各科室轮番上台拜年祝福……这一幕幕俨然是央视春晚的小翻版。“六院春晚”为人津津乐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刊登,在新华网点击量更是一天破100万。一台“春晚”,一次精神的共鸣,奋进的旋律、感人的故事、眼里的光芒,无不凝聚着六院人的爱和责任。

  专家团队引进活动:深入实施“柔性引才”强院战略,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一个专科引进一个国内一流的高水平专家团队为方向,为专科发展赋能添“智”。2024年,东莞六院引进海军军医大学廖万清院士专家团队和国家感染中心卢水华教授团队、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范德辉教授团队。

  为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待得住”,东莞六院深化人才项目合作、课题研究等措施,创新“人才+项目+工作室”的引才模式,共建“一带一路”真菌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盟单位、生物样本库,推动无结核社区建设;而开启线上院士会诊、线下卢水华教授团队名医工作室、龙氏治脊疗法传承工作室,则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持续推进“柔性引才”工作走深走实。

  三

  三同保障,内蕴幸福赋能争先

  同工同酬同保障3.0版。早在2019年,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以勇气和担当踏出了将同岗同酬政策落地实施这关键一步,从岗位工资、工作绩效到住房公积金,将同岗同酬政策一步改革到位,非在编员工工资实现了环比超过20%的增长,早早达到《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全面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表(2023—2025年)》2025年公立医院100%实现同岗同绩同酬要求。2024年,东莞六院启动同工同酬同保障的3.0版,2024年11月起,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缴费,编制内外人员一视同仁,只要纳入局岗位管理的按同标准进行缴纳,这将使全体员工的退休待遇也得到同等保障,这是东莞六院以人为本的又一重大举措,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同一平台竞聘。医院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2020年,经过多方面的考察、调研,深入分析中层干部队伍现状,结合中层职位现状,医院决定,打破以往管理干部岗位聘任做法,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以“德才兼备、注重业绩”为基本点,将全院核定减少后的49个中层岗位全部重新洗牌,竞聘上岗,5年来,20多名青年走上医院中层管理岗位,激活发展一池春水,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一机制考核。参考党政领导班子述职评议的做法,东莞六院全体中层干部要求每年聘期结束前进行述职,围绕工作任务、三件实事、精益医疗项目完成情况接受评议,述职成绩全院通报。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用人机制,有效地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任期述职、竞聘上岗、年度三件实事”已成为常态,东莞六院立足当前和长远,通盘抓好医院中层干部队伍调整配备,建立医院中层干部队伍选拔培养机制,激励员工勇于展现自我,以更强责任担当、更实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到医院各项发展建设过程中。

  四

  三个转变,内生动力赋能发展

  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东莞六院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连续7年以“调结构、腾空间”为出发点,把运营的成果应用到业务管理中,每季度走进科室通过目标导向引领科室共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实现精益运营管理目标。2024年,东莞六院药品耗材占比<15%,群众就医购药负担明显减轻;资产负债率<15%,属于低负债单位;人员支出占比>50%,远超省要求2025年达到40%的水平,医疗盈余率>11%,排全市前列,连续七年保持正结余,运营效益良好,运营指标达到或超过国考要求,得满分。

  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东莞六院以精益医疗推动精细化管理,2024年组织开展精益项目31个,降低耗材使用率、降低病种分值费用使用率等多方面取得实效。开拓专项行政查房的内涵,推行主要领导带队和分管领导带队的行政查房,闭环式管理解决问题于一线,全年收集问题202个,解决问题183个。

  重视推动DIP与临床路径融合,通过组建DIP工作小组,深入分析DIP付费对医院的十大冲击和应对策略,开展DIP项目成本核算,算清DIP盈余账,医保报销率、医保费用使用率均达到合理范围。全年多部门协同优化了18个病种的DIP版临床路径,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次均住院费用降低6.14%。

  从物质要素向人才技术转变。2024年,东莞六院学习华西模式,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DRG/DIP支付体系作为导向,围绕“平安医院”建设,向重点岗位、一线岗位倾斜,从质量安全、患者满意度、运行效率、功能定位、可持续发展五大维度、三级指标推动全面质控,建立“以质为先”的绩效考核机制。医疗组长制、质控结果通报制、绩效考核三连击,提质效果显著,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工作能力强、业务技术精、医德医风好、劳动贡献大的人员得到充分保障。

  五

  三项提升,传递温暖赋能服务

  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

  2024年,东莞六院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率为15.49%。预算执行率3月—9月均获局“超额奖励”加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获“良好”以上等级。通过全成本管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6.76%,达到省高质量发展指数要求。

  引进博士4名,硕士13名,卫技人员研究生占比16.2%,远超省6%指标;完成电子病历4级、互联互通四甲省级测评,云胶片投入使用,信息化发展指数提升;科研经费总额142万元,同比增长343%,《基于One Health理念的职业环境与健康研究》科研项目,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获2024年创新东莞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能力指数提升。

  通过精益项目缩短候诊时间、缩短出入院办理时间,实施检查检验互认、满意度评价等闭环管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国家满意度测评门诊患者满意度达到95.67%、住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6.25%。员工满意度90.5%,远超省指数要求。

  服务能力提升

  2024年,东莞六院新增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承接皮肤科、结核科药物临床试验项目4项,合同金额共134万元,实现零的突破,从立项到启动仅为34天,走在全省前列。

  在省第二中医院支持下,东莞六院建设并启用康复医学科,推出中医康复特色治疗和中医日间病房,启用中医护理门诊,中医诊疗量明显提升。同时,与石龙社卫共建专科联盟,建设东莞市名中医潘婉婉传承工作室石龙分站,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东莞六院蹄疾步稳提升专病服务能力,建立东莞市结核病筛查门诊,AI电话智能提醒投入使用,高一新生入学肺结核筛查工作扩大至技校,并在职业技校试点建设无核校园。举办“健康副厂长,从职校开始保驾护航”活动,实现职业健康教育由“岗前”前置至“职前”。首次承接口腔干预项目,完成率达90%,广受市民好评,开展了21场“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科普活动,获评省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典型案例。

  环境设施提升

  2022年,东莞六院改造项目正式完工,医院再度焕发新颜,环境设施全面升级,温馨有序,2024年,该院完成手术室升级、名中医药传承诊疗区建设和康复治疗门诊和住院区建设,以及建成东莞市公立医院首个儿童口腔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持续推进精益6S管理项目,全力打造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实现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也再度提升。

  六

  三甲创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自2023年启动三甲创建工作以来,东莞六院全院上下树立“一盘棋”大局观念,步调一致,合力攻坚。

  建立指标管理体系,推进工作日常化

  2024年,东莞六院进一步健全医院评审评价组织体系,完善三甲指标管理体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年完成115场院级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考核,制定三甲日常化查检表共112份。编制了《临床业务科室评审手册》和三甲资料台账目录,“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与安全、重点专业质量”三大类指标共17个指标从0分转变为达标。指标总得分提高了61.2分,得分率从2023年的73.47%提高至2024年的83.67%,三甲创建工作迈出了坚实而又关键的一步。

  争创大学附属医院,助力三甲创建

  2024年,经广东医科大学专家组全方位评估,该院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实施3大一级指标19条三级指标,达到广东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公共卫生机构要求,同意东莞市职业病防治院申报创建为附属东莞职业病防治院。东莞六院将依托广东医科大学的教学与科研优势,提升我院的医教研的协同发展,促进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创建三级甲等职业病医院添砖加瓦。

  筚路蓝缕七十载,玉汝于成“三甲”梦。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上,东莞六院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照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的愿景目标,向建设三级甲等职业病专科医院昂扬进发,为全面推动东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 DGA11“六个三”赋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12-25 2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