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花都:改革作笔,擘画教育宏图

付迎红、皇甫思逸

本文字数:3450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方能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广州基础教育着眼于扩优提质,从结构布局、学位供给、培养能力、教师队伍、合作育人等方面着手,全力办好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把目光瞄向广州北部,作为潜力无限的城市发展新增长极,花都在教育方面强势崛起、争做“优等生”。论优质资源,这里名校云集;论公平均衡,这里各阶段教育配套逐步齐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如今花都正以新锐姿态加速构建教育新格局、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牢记殷殷嘱托,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12”思路举措以及区委中心工作,花都以“坐不住”“等不及”“马上干”的冲劲干劲拼劲,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幅满目葱茏、欣欣向荣的教育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进”的步伐更加有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广州市花都区空港学校闪亮“上新”、广州市第六中学(花都校区)揭牌招生,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0个、中小学学位1.18万个,学位资源持续扩容;2024年花都区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体量更大、体格更壮、体质更好,花都教育发展扩容提质新意盎然。

  “衡”的底座愈发坚实。池子的水位足够高、压强足够大,优质教育资源才能流出更多、送得更远。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花都不断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实施集团化办学,打造基础教育“航母群”;不断加大区内学校结对帮扶力度,28所城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50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公办学位“直通车”改革,扩充学段到1~7年级,共开通10条“直通车”线路,已惠及随迁子女578人;“三所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方向明晰、步履铿锵,花都按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快进键”。

  “融”的理念日渐升华。办教育,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花都,“五育”并举、“活力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高频词”。体育特色擦亮教育品牌,跳绳、定向越野等项目成绩不俗,花都跳绳梦之队更是在今年亚洲跳绳锦标赛中打破5项世界纪录、7项亚洲纪录,获得8金1银3铜的优异成绩;艺术教育成果丰硕,全区师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美育实践活动中获奖800余项;科学教育发展初露峥嵘,成立了青少年科学院,实施“129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现有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校3所、全国航空特色学校1所、中国航协青少年航校1所、全国优秀示范校园气象站学校1所,佳绩不断、捷报频传,“活力教育”品牌越擦越亮。

  (二)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

  在深耕主业中展现教育作为、在强区建设中勇扛教育使命、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教育担当,花都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也在不断打开新的解题思路。

  下好“关键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恰如弹钢琴,十个指头不可平均用力,应当有牵引、有节奏,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特别是要攻克那些“腊子口”“娄山关”,更要找准痛点、精准突破、带动全盘。受产业、人口等因素影响,部分乡镇(如狮岭镇)人口较集中,公办学位难以满足随迁子女入读需求,而部分乡镇又存在较大的学位富余。针对城乡学位供给不均衡问题,花都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下大力气实施公办学位“直通车”改革,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也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为了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花都还重点打造“三所学校”(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初中),集中人力、物力打造老百姓认可的好学校。一子落,满盘活。以一域谋全域,实现了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良好效果。

  打出“特色牌”。在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有中国特色,没有中国特色,很难办好中国教育。花都发展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在于深挖区位优势、植根花都特色。花都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坐拥丰厚的非遗资源。基于这种地方特色,各校积极探索美育教学与本土“非遗”之间的契合点,因地制宜推出书法、灰塑、舞狮等特色课程,通过课程化设计、课内外整体推进,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办学品牌。一大批特色课程,如红棉小学的《醒狮》、圆玄中学的《民间灰塑》、梯面小学的《客家山歌》,均广受好评,进一步点燃了学生激情、激发了校园活力。

  植入“倍增器”。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耕耘,也需要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为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师资统筹调配难、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花都实施教师区管校聘改革,通过制度激励、刚性要求交流、组织选派等方式,从顶层设计上改变传统教师与学校的“隶属关系”,将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有效推动了城乡、校际间的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部分农村学校,还存在音体美老师的“结构性缺编”问题。聚焦这个难点堵点,花都推动实施乡村教师走教制度,辅以编制管理、制度保障,让教师愿意“流动”起来,让孩子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

  风正好扬帆,奋楫勇争先。

  星光不负赶路人,花都教育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蹄疾步稳、一路驰骋。面向未来,在城镇化“进度条”存在差异的大背景下,花都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小、散、弱”等,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还需要进一步破除,建设教育强区任重而道远。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仍需矢志奋斗、日积寸功。破局之道,唯有改革——向改革要效率、向改革要质量、向改革要活力。

  在供给机制改革上更进一步。教育本就是一种供给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服务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立足全局看教育,结合花都教育发展实际和未来变化趋势,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既要合理做大“蛋糕”,不断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也要适时预估未来的需求变化,策略性、针对性、前瞻性地改善资源的投入和分配结构,将“蛋糕”分好,真正将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在刀刃上,让教育资源配置有效率、不错位。

  在办学模式改革上更进一步。当下,教育“量”的短板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质”的提升成为紧迫要求。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上好学”、接受更好教育的期盼更加强烈。花都近年来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此种办学模式对于花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总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分有益。未来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办学机制,如何走向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仍需认真读题、解题。

  在育人机制改革上更进一步。“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教育改革不能只在“外围工作”上打转,还要深入育人机制做文章。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亟须建立一套符合时代需求的立德树人新机制,让学生提升鉴别力、创新力、审美力、是非判断力,以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花都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走“活力教育”发展之路,接下来围绕“五育”如何融合、协同发力,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有待深耕细作。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展望未来,花都教育将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斗志,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为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添砖加瓦,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付迎红、皇甫思逸 图/陈忧子摄)

  专题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花都:改革作笔,擘画教育宏图 付迎红、皇甫思逸2024-12-24 2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