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读懂中国

在这里,瞭望湾区融通之势

“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国际研讨会昨日举办

徐雯雯

本文字数:1988

何镜堂院士在国际研讨会现场发言。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 摄

  瞭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三者的融合与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

  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应加强东西岸协同,推动产业向珠江西岸转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

  香港可以成为企业出海的“桥头堡”,并培养更多法律、商业领域的人才,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南方市场。

  ——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12月4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国际研讨会于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召开期间举办。多位密切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前政要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围绕会议主题开展热烈讨论。

  看成就:数百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研究好、总结好、提炼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是让世界更好读懂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一扇窗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表示。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牵引作用,在更高起点上着力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不断推出数以千计的原创性改革举措,数百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国家、省、市复制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来,大湾区昂首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列,高质量发展笃定前行,经济动能强劲澎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不断深化,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提升;民生领域融合更加紧密,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构建;文化交流融合日趋频密,精神相依、人心相通的“人文湾区”活力充分显现。

  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从城市建设的角度,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建议,在地域上要充分展现湾区、滨海以及适应亚热带气候的特色以及各地人文和习俗。在文化上应该要体现区域内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同时还应该体现岭南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国际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在时代上应该展现当今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理念思想,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理念和技术,提升人民现代化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的新生活方式的追求。

  “最终,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三者的融合与创新,建立一个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优质的大湾区。”何镜堂说。

  看湾区:加强东西岸协同,珠江两岸加速“缝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李金波也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东西两岸、湾内湾外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应加强东西岸协同,推动产业向珠江西岸转移,“随着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要道的建成,珠江两岸加速‘缝合’,珠江东岸高能级平台和产业将更容易向西岸辐射和转移。”

  他还指出,应深化广佛与香港的合作;而香港也可以服务业为重点,拓展海南与香港合作。

  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同样关注香港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参与国家发展。

  梁锦松认为,作为金融中心,香港一方面可以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企业提供投资资本,另一方面可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作出努力,以应对国际挑战对金融和经济的冲击。另外,香港也可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帮助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和绿色的银行贷款。

  他指出,结合国家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可以在生物科技、AI等领域着重发展。“香港作为商业中心,还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跳板。”在他看来,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出海将达到新高度。香港可以成为企业出海的“桥头堡”,并培养更多法律、商业领域的人才,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南方市场。

  看协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合作“朋友圈”

  “贵州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服务国家大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勇说,近期,贵州正在探索“大湾区总部+贵州基地”“大湾区研发+贵州制造”等合作模式,大力建设融入大湾区的东西部协作典范。

  黄勇指出,通过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西部协作典范,贵州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资源,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贵州的融入也将为大湾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放眼海外,大湾区也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势不可挡。”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对华前特使陈国伟呼吁马来西亚和东盟的企业来到大湾区,寻找各种合作契机。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读懂中国 A3在这里,瞭望湾区融通之势 徐雯雯2024-12-05 2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