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新语
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放在一起统筹部署、整体谋划,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战略要求,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统筹推进态势,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打造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平台高地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形成5个科学和人才中心。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这些国家凭借自主培养出的一大批顶尖科学家,成功引领本国走向世界前沿,同时也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成为教育和人才高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发展规划,以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为重点推进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形成教育、科技、人才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格局。
下一步,广东将高起点新建深圳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积极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设立,支持高校超前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交叉理工科专业,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积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攻关任务、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致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和高水平人才主阵地之一。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随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等重大命题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科技合作日渐深化,数据、资金、人才等科技要素加速流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不断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
坚持人才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上的优势,往往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大国竞争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要锚定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粤港澳大湾区在贯通引才、服务留才、统筹育才三位一体的人才机制方面积极探索,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粤港澳人才发展协同机制。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以增进青年互动交流,建立大湾区区域合作、激励机制,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方面协作共赢;支持港澳人才申报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实现“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二是以市场导向完善人才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如打破地域、职业身份、学历、户籍等客观因素制约,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吸纳人才,推动实行人才优惠政策,不断优化人才资源有效配置。三是扩大海外人才引进规模。推动外国人工作许可资质互认,打造大湾区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改革试点;以广州为试点,开展“菁英计划”等留学工程,推动重点引进海外人才与支持本地优秀人才海外培训双循环,通过跟踪管理培养高端领军人才。
大湾区,大机遇,大未来。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1%的经济总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展望未来,在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战略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锚定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的全新定位,一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单位: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