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GA9版:东莞新闻

东莞记忆首开区即将开放 听专家学者讲述千年古城修缮背后的故事

精细活化 续写繁华

刘满元

本文字数:2356

修缮团队用“绣花功夫”重现东莞记忆首开区的风华。

修缮后的骑楼

建筑上精美的雕花

重现老字号招牌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满元 通讯员丁慧华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雕细琢,精细活化,东莞记忆首开区(一街一河一园)将于12月12日揭开神秘面纱,迎接八方宾朋。

  东莞记忆首开区将会以怎样的面貌“显露历史”?如何做到“修旧如旧”?又是如何再现千年莞邑文化传承与商贸延续的?带着诸多的好奇,记者走访了多位参与、见证东莞记忆项目的专家、学者以及项目总设计师,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去倾听千年古城修缮背后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用“绣花功夫”重现历史街区风华

  东莞记忆首开区总面积约26公顷,涉及建筑改造、水利和市政提升、景观提升等内容,包括珊洲河滨水文化带修复与活化、西城楼公园及周边提升、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阮涌路F型街区改造等。

  “东莞记忆跟很多历史复兴的项目,如南头古城、广州永庆坊、长沙太平街,有特别大的不同。”东莞记忆项目总设计师万科集团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说,因为这里的每栋房子,不是一个固定的风格。“因此,在修缮的过程中,我们尊重每栋房子当年的样子,尊重它的材料、尊重它的做法、尊重它当时的历史痕迹。”钱源说,今后,当大家走进这条街区,看到的景象是百花齐放的,同时又是有历史沉淀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方聘请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专家、广东省文物保护委员会专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建筑施工高级工程师欧阳仑老师担任此次历史街区修缮的总工程师,负责历史街区的修缮工作。

  “历史建筑修葺遵循三个原则:外观的历史价值、西方建筑美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和做最小干预。”欧阳仑说。

  如何才能做到呢?记者跟随欧阳仑首先来到中兴路78号。这是一栋典型传统民居、骑楼,历史上是下商上住、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式,具有西式柱式和传统中式山花装饰的特点。时间给它带来了沧桑,也掩盖了它原本的风华。

  “为了让这栋骑楼风华重现,我们按照历史建筑修缮标准,还原它原本的材质、比例、门窗的同时,还请来非遗传承工匠按照历史照片修复其极具传统装饰性的灰塑细节……”欧阳仑说,作为修缮工作的专业人员,辨清建筑的原貌,即对立面价值的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房子上的灰塑来解说:上彩的那块,有只牛,牛的一边有一只男生的脚,另外一边有一个女生的身。根据这些清理出来的痕迹,修缮工作人员便按照建筑的原征性修复出来了一幅“牛郎织女”图。还有,骑楼阳台旧的屏风门,它原来就是旧的,因此他们就按照屏风门现在的样子、材料,甚至颜色,把它重新修好。

  不仅如此,修缮工作人员发现这栋房子融合了西方建筑美与中国传统工艺的结合,这种工艺融合在了灰塑、廊合、山花等细节当中。因此,在修缮过程中,这些细节、元素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有了这些细节、元素,就可以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到这栋房子的历史故事,读懂这些装饰画面里所蕴含的一些人文的故事以及美好的愿望。

  此外,对历史建筑“做最小干预”也是工作人员在修缮时需要尤为注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欧阳仑举例说,在这栋建筑的阳台底,有个(壁画)灯影。施工时,施工人员并没有把原来的灰铲掉或是重新贴碳纤维,只是用外支撑来托住阳台的梁,起到加固作用。这样做,今后在活化的时候,只需要做一个底,挂个灯笼,便可把这个加固给淡化掉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保证了历史建筑在活化使用时的安全性。

  类似这样的历史建筑,欧阳仑和他的团队一共修缮了15栋。每一栋他们都是用“精雕细琢”的态度,用“绣花功夫”来打磨、修缮。

  “古城活化”让乡愁和记忆融合

  记者采访时发现,此次东莞记忆项目不仅注重古街区、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更注重古城活化利用。

  “只有一个现代的地下的基础设施才能够让古城得以新生!”钱源说,因此,在“东莞记忆”项目中,对基础设施的更新成为古城更新最重要的事项之一。改造前,古城的基础设施可以用“零碎”形容,各家做各家的且标准也不高。改造后,基础设施是新的、经过科学规划的,能够适应未来100年。

  对于项目方的这个做法,专家、学者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冯江表示,对于历史城区保护,早些时候,大家会重视建筑物本身的保护,但现在,整体的保护理念有很大的发展。如东莞记忆项目,它不光重视每栋建筑本身的保护,更重视实现每栋建筑的价值,如它的文物价值,它的空间价值以及它需要被恰当使用的价值。

  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告诉记者,东莞记忆首开区所在的位置,从1000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是个商业街。现在,这条古街通过东莞记忆项目,进行了商业肌理的梳理和复原,很多有趣的店招都复活了,比如“祥发海味”“月华糖果”等。

  “通过东莞记忆项目,可以说真的是把整个城市、整个街区变成了博物馆。”李历松感慨道,“我们真的实现了那句话——‘把乡愁和记忆融合在一起,又把今天的生活一起来运营’。复原后的古街,让我们看到它虽然带有现代的商业气息,但它总体保留了传统格局。”他认为这个街区,将来可以不断地迭代丰富内容,把很多东莞传统文化放进来,让它既有商业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

  他举了个例子,像“月华糖果铺”,希望做成一个有东莞特色的本地文化和艺术对话的公共空间。到时,整个片区,不仅有古街区,还有公共的美术馆、其他的艺术机构以及艺术文化消费的音乐吧。这样的消费点,一定能让这里真正地成为东莞人寻找乡愁和体验新的美好生活的一个交集点。

  对于东莞记忆项目样板区即将开放,作为总设计师,钱源坦言,让他感到满意的,不是某一栋房子的改造,而是呈现出了最初想法的多样性。同时,还有两件事情是值得期待的:一是这个街区以前店铺林立、非常繁华,未来这里将再现往日繁华;二是街巷的深处还有人居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活着的古城,它并没有变成一个商业项目,也并没有变成一个特别单一的状态。这个街区不光是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创新,两者融合在了一起。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 DGA9精细活化 续写繁华 刘满元2024-12-02 2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