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未成年人模式建设予以具体指导。
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青少年防沉迷模式在国内主要网络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到精的进阶,为守护青少年网络空间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未成年人模式的推出,是对青少年防沉迷模式的全新升级,必将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清朗上网的“防护墙”。
新在何处?其一是内容供给更适配。首次提出的分龄推荐,是一大亮点。这意味着,未成年网络用户将被按照年龄划分为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龄推荐将兼顾不同年龄区间的差异化需求,通过算法推荐为用户匹配到更适合的内容。其二是防沉迷管理更细化。校园教育有不同阶段,未成年人触网管理也该有更细致的划分。针对这一问题,未成年人模式对防沉迷系统进行了完善。比如,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规定相应的使用时间,避免“一刀切”。诸多细则,都将为未成年用户带来更好的触网体验。
好方案关键在落实。接下来要重点聚焦落实环节。由于未成年人的触网场景多集中在家庭,因而家长要切实负起责任。然而,一些家长并未当好“守门员”。有的是没有认识到清朗上网的重要性,对孩子“放养”;有的是怕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只能“哄着来”;还有人为了图清净,甚至主动将电子设备交到孩子手中……事实上,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效果。面对这些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除了家长自身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外,有关部门也可与学校、教师共同携手,通过家校共建的方式,多给家长们上上课。毕竟,只有家长们切实负起责任,《指南》才能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