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蹲点社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夏强 通讯员臧晓)“跟小时候记忆里那座大戏院一模一样。”10月26日,看着家门口即将完成修缮的黄屋大戏院,增城区正果镇黄屋村村民黄伯不由得赞叹道。
建于1940年的黄屋大戏院坐落在增江河畔的黄屋村,位于村子西北角的戏院整体为民国建筑风格,约有三层高,修缮前的大门为罗马柱,整体为砖木结构,戏院内站着两排柱子,共计十六根,以柱为支撑,然后通过密密麻麻的横梁支撑起瓦面屋顶。大戏院2019年被认定为广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
52岁的黄伯见证了大戏院过去几十年的变迁。“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我都在这里上课,楼下是教室、楼上是教务处。”黄伯回忆道,每逢下雨,宽阔遮雨的大戏院成了村里孩子们嬉戏的好去处,大家玩捉迷藏,胆子大的孩子会爬上大戏院的横梁行走。黄伯至今记得第一次在大戏院里看电视,“大家挤在一起看一台黑白电视机,很热闹。”平日里,村里开大会、表决事项、放电影都在大戏院举行。村民婚嫁、升学等喜事也在这里摆席,“我大哥结婚还在里面摆了几十围酒席。”黄伯笑着说:“希望大戏院能快点修好,重新用起来。”
2019年,因年久失修,大戏院出现坍塌,经鉴定为C类危房,即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构成局部危房。同年6月,正果镇人民政府决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对大戏院进行修缮,并确定修缮设计方向为:保护为主、修旧如旧、盘活利用。
“目前大戏院修缮工程已完成90%以上,预计2025年春节前完工并重新投入使用。”正果镇规划建设办四级主任科员马骏告诉记者,大戏院的前部分为核心价值区,在修缮时以保护为主,对其正立面进行微修复,保留门、窗和拱门等保护要素,主要进行基础钢结构加固;该建筑的后部为盘活利用区,在修缮时以安全和功能的保障为主,主要是拆除原破损屋体和瓦面,重做钢结构框架、立柱、青砖墙以及屋顶(木包边),并且修复瓦面和舞台。
黄屋村党支部书记黄振威表示,“大戏院承载了几代人有关乡村集体生活的记忆、乡情以及共患难的凝聚力。”黄振威回忆道,黄屋村附近曾有增城最早的县城旧址,即二龙争珠街,商贸一度繁荣。建设这座大戏院没有花一分钱,都是村民就地取材,靠自己双手建成。待黄屋大戏院修缮完工,将对其进行盘活利用,届时将引进第三方运营单位,确保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黄屋大戏院的保护和利用之中,从而实现更专业和更高效的管理;黄屋大戏院不仅可以作为举办婚礼、艺术演出等传统场所,还能化身为民主议事厅、文化展览馆、电影播放厅等。
本系列报道设立读者反馈邮箱(地址:gzzh100@126.com),欢迎提供线索和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