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评论

要闭环打击“职业闭店人”

皇甫思逸

本文字数:719

  日前,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被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10月23日《人民日报》)

  提及“职业闭店人”,或许部分读者尚感陌生。但如果提到今年频发的健身房、早教机构等预付制商家“一夜跑路”的新闻,想必大家便不难理解了。简单来说,“职业闭店人”就是利用变更、减资、破产清算等程序,有偿“帮助”面临经营困境的预付式企业快速“跑路”。恶意关店背后,相关企业转移资产、逃避债务,“职业闭店人”从中获取不义之财,很多员工薪资却被拖欠,消费者“退费无门”,相关行业也名声渐损,危害不可谓不恶劣。

  此次通报,再一次揭示了“职业闭店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本质。此案意义,不仅在于对“职业闭店人”进行精准打击并形成震慑,更彰显了执法部门对此类乱象的零容忍态度、释放了加大打击力度的明确信号。

  不过,打击“职业闭店人”并非朝夕之功。要彻底斩断这一黑色产业链,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健全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部门联动、事后打击惩戒的工作机制,让此类违法行为无处遁形。就以“跑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职业背债人”为例,一些无视信用限制、法律意识薄弱、无偿债能力的人,真有继续运营的能力吗?真能充当经营困难甚至负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吗?如何在不影响市场活力的前提下,做好法定代表人变更监管,值得相关部门审慎思考。此外,在提醒广大消费者保持警惕、仔细甄别的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受到“职业闭店人”侵害的消费者,相关部门也当严格执法,帮助他们挽回经济损失。总而言之,堵住监管漏洞、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评论 A4要闭环打击“职业闭店人” 皇甫思逸2024-10-24 2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