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策略:“降阶梯式”治疗
先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采用简化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序贯治疗。
新效果:对照研究优势突出
新治疗策略组在随访期间主要功能指标维持更好,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的受试者比例不足5%。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梁嘉韵)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及其团队牵头,联合国内15家中心,共同完成并发表了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团队针对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提出“强化—简化”的新治疗策略,由以往的糖尿病“升阶梯式”治疗,转为“降阶梯式”治疗,并在研究中证实这一策略能够显著改善长期血糖控制水平。这一成果为解决伴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对于患者而言,这也是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少出现长期并发症的好消息。
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15日全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影响因子93.6分)上。
突破:简化糖尿病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肥胖发病率的升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2.8%。李延兵介绍,通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是“升阶梯式”的,即采用降糖药物不断增加、复杂化的方式来应对进行性的血糖升高和病情进展。这与患者期望的“简化糖尿病治疗方案”的要求背道而驰,长期疗效也不尽如人意,远期的慢性并发症很难避免。
“对于严重高血糖患者而言,他们的长期管理更具挑战性。”李延兵带领团队在糖尿病的逆转管理方面耕耘多年,团队发现使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迅速清除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诱导出糖尿病缓解。然而,如管理不当,这些获益往往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有鉴于此,研究团队设计了“强化—简化”新策略。“不同于以往的‘升阶梯式’治疗,这是一个‘降阶梯式’的过程。”先给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采用简化的口服降糖药物进行序贯治疗,以期达到优化长期血糖控制的目的。
这一治疗模式是否有效?中山一院内分泌科刘烈华副主任医师介绍,研究团队组织进行了一项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入选了412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显著升高的血糖。结果显示,新治疗策略组表现出了突出的优势,在随访期间其β细胞功能指标获得了更好的维持,这成为长期血糖的优化控制的基石。同时,简化的口服药方案的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停止治疗的受试者比例不足5%。
李延兵介绍,该项目获得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2019年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立项,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未来:探索更多模块组合
研究为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提供了一种“降阶梯式”长期管理策略,即通过强化管理充分逆转高血糖后,采用简单易行的口服药方案进行维持,可以获得长期的优化血糖控制。这一方案是对现行“升阶梯式”治疗模式的突破,能更直接和主动地打破糖尿病不断恶化的进程。
同时,因为简化了后续的疾病管理,能避免多药联合甚至注射剂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也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对于长期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强化—简化”策略为系统地探索伴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断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未来可以在更多的临床场景探索“强化”“简化”模块的组合。刘烈华指出,例如在门诊场景中,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基于长效胰岛素治疗的“强化”模块,并采用固定剂量组合(FDC)制剂等药物实施“简化”模块,从而建立超越传统诊疗方案的新治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