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多年间,家住海珠区青凤大街45号8楼的黄婆婆饱受天台漏水问题困扰。每到下雨时,雨水就会顺着她家天花板往下流,雨大的时候家中堪比“水帘洞”,时间久了多处墙皮更是脱落、掉渣,让老人直呼“住得心惊肉跳”。
好消息是,在街道资金支持,社工助力和热心居民参与下,这栋楼的天台修缮工作终于在近日启动。“困扰我十多年的房屋漏水问题总算有望解决了。” 黄婆婆高兴地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实习生 区子晴
天台漏水十多年 “水帘洞”愁坏顶楼住户
近日,记者来到黄婆婆家中,发现客厅、卧室的天花板墙壁都有大块墙皮脱落,墙体的泥灰因为长期被水浸泡也变得十分蓬松,用手指稍微碰一下就会“掉渣”。
黄婆婆介绍,她家房子漏水有十多年了,一下雨水就会从天花板流到地面,她还因此在客厅摔过跤。“有一回我在客厅里突然听到‘哐’的一声,抬头一看,一块有脸盆那么大的墙皮掉下来,我当时如果坐在那底下,后果不堪设想。”
黄婆婆告诉记者,她曾先后两次出资对天台漏水的地方进行修缮,但效果都不理想,过了没多久天花板又开始漏水,卧室地板、墙壁、家具和床铺都被水泡过,无奈之下,老人后来只好听从子女建议,从这间老屋暂时搬了出去。“房子渗漏这么多年,严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真让人发愁。”
记者了解到,漏水问题在这栋楼里并非个例。“隔壁邻居家下雨也漏水,经常要放个脸盆接水,一遇到下大雨他们也很发愁。”黄婆婆说。
记者在该小区天台看到,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天台防水层出现不少大坑,且现场杂草丛生。从事室内装修的何师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也表示,黄婆婆家屋顶漏水是因为天台上的防水层出现了破损。
街道资金介入扶持 “卡壳”项目终见曙光
据《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顶楼天台属于业主共用部位,共用部位的维修事项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后可以申请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但由于黄婆婆所在小区没有物业维修资金,只有住户们之前缴存的部分用于电梯维修的费用,因此修缮房顶漏水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出资,需要征集整栋楼业主的意见。
潘姐是住在该楼栋7楼的一位热心住户,对于黄婆婆的遭遇她深表同情。潘姐介绍,她和几位热心住户找过外面的装修公司,经过多方比价,最便宜的一家也需要2.6万元,平均下来每户需出资近1000元。“很多低层住户觉得漏水的不是自家天花板,不太愿意出这笔费用。”
海珠区江南中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推进各类民生难题的解决,如今街道大力推动社区干部下沉。今年4月,该楼栋住户们得知街道启动了“党建引领,善治微光”工程,居民老旧房屋修缮可获得相关资金扶持,让这一原本“卡壳”的项目有了推进的曙光。按照项目预算,街道资助约7889元,住户们只需自筹约1.8万元。“有了街道资金的扶持,大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工林琳介绍。
街道、社工轮番“蹲守”筹资 天台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增强住户们对修缮天台的积极性,社工还找来专业律师为大家进行法规讲解。律师表示,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具体到该楼栋的案例,天台属于共有部分,漏水问题虽然只对顶楼住户影响较大,但天台涉及整栋建筑的安全性能,低层住户不能因为暂时未受影响就不承担维修费用。潘姐说:“我和社工轮流值班,经过差不多两周的‘蹲守’,那些之前联系不上的住户也都联系上了。”林琳也表示:“不少住户被我们的诚意打动。大家陆续意识到天台不是楼顶住户专有,也同意出资修缮。”
经过社工和热心住户近4个月的奔波,该楼栋天台漏水修缮项目终于正式启动。接下来,社工将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通过居民协商自治选出合适的施工方,对该楼栋天台漏水问题进行“根治”。林琳说,该案例也为老旧小区协商解决同类民生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我们接下来还将把相关经验推广开来,造福更多街坊。”
房屋小档案
地址:海珠区青凤大街45号
涉及住户:32户
资金来源:街道资助+住户自筹
最新进展:天台修缮工程已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