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闲情

遇见茶粥

王太生

本文字数:1344

  热天吃凉食,是我喜欢的一种习俗。热天的凉食当推茶与粥,茶凉,则心静;粥凉,则心定。茶粥入口,妙在心神安宁。

  闲时外出走走,见荷花盛开,我想:古人制作荷花茶以博清凉也是这个时节吧?荷花茶去燥降火,人在暑天端坐于树荫下,悠闲品饮,能觅得几分清凉。至于荷花茶的做法,明代的《茶谱》一书有较详细的记载:“于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读之,我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以荷花泡茶,而是将茶叶置于荷花间借味,饱吸花香清气的茶叶,遇水后在杯中缓缓释放诗般气质。从荷花中取得植物真味,茶味清甘舒爽,泡茶的过程亦是两袖生风,自在风雅。

  此种江南妙物,沈复的《浮生六记》亦有描述:芸娘于夏夜将少量茶叶置入小纱囊中,安放于初绽的荷花中心,待次日晨光初照时取出,以清澈的天泉水冲泡,茶香与荷香交织,香韵尤绝。

  看书遐想出画面感,是我阅读的一种喜好,有沉浸之妙。我遥想古人制作荷花茶:透过天光浮云,恍若看见二三身影,于清晨微风中走到荷塘,身着一袭布衣,人立荷叶丛中,手挎竹篮,目光游移,挑选可放茶叶的花盏。那些半开的荷花,花气浓郁纯净,慢慢融入茶叶之间,茶未品,鼻息已掠过荷花茶的清雅香气。

  与古人的一壶雅趣十足的荷花茶相比,吾乡的大麦茶显得粗粝、朴实,亦清凉解暑。我试着把一小把炒熟的大麦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麦粒翻浮,饱吸水分后,沉于杯底,稍稍静置,麦粒泛起一层茶浆,轻轻摇晃,茶泽四散开来,少顷,杯中有咖啡色。那种独特焦香是谷物炒熟后固有的香气,在茶水间穿过。饮之,能抚慰、平和我在烈日下焦灼的心情。

  竹针茶亦是我所爱。拔竹叶的芽芯,放在杯中,加入沸水浸泡,茶中有竹叶的清香。童年的故乡,邻居家的祖屋旁有一片小竹园,生长着那些纤细的竹。彼时,我们这些小孩子常常拔那种青青嫩嫩的竹针带回家泡。一把竹针,在沸水中泡开,嫩绿清亮的茶汤甚是养眼。伏天饮竹针茶,让我想起那一小片青青绿绿、光影通透的竹园,以及从竹园刮来的一股清风。清风中闻香茶,不亦乐乎。

  凉茶之外,还有凉粥,粗粮杂谷清粥的凉爽,亦让我难忘。

  糁儿粥即大麦粥,喝粥时,我手捧一碗,佐一碟小菜,咕噜有声地喝着。清凉的糁儿粥有麦之清香,不薄不稠,苦夏口干,喝上一碗,既解饥又解渴,心中自生清凉。

  我爱在蝉鸣声声中做糁儿粥。剩饭用水煮沸,在事先准备好的大麦粉中加入清水,搅拌成薄稀状,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用勺子搅,搅匀后,用文火煮一会儿,一锅糁儿粥很快做好。

  儿时我见外婆煮好糁儿粥,会将锅置于注满井水的盆中。井水的清凉慢慢地沁入粥中,粥随水凉,放一段时间,我就可以盛一碗糁儿粥,坐在夕阳下、清风里,当晚餐细品,心无忧而散淡。

  凉透的糁儿粥喝起来颇畅快,一小碗糁儿粥下肚,便觉饥渴俱消,体力恢复,心情平静。这种习惯我从儿时保留至今,而每次品尝,我都会有温暖的往事浮上心头。

  人们喜欢的美食以及喜欢的饮食习惯,其实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印记,与某段情感、回忆相连。

  我遇见的不只是冷茶粥,还有生活的诗意和人间烟火气,以及刻骨铭心的温暖情感。

  岁有冷热,寒暑易替,一箪食,一瓢饮,美食治愈着我们的心。心存敬畏、感恩,内心自有一片丰盈与清凉。

  (王太生)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闲情 A6遇见茶粥 王太生2024-09-01 2 2024年09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