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博览周刊·诗意

跨越时空的守护 修复给予艺术品“新生”

陆漪蔚

本文字数:758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见习记者 陆漪蔚 通讯员 刘丹妮)日前,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仪式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举行。据了解,该中心的成立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区域内艺术品保护和修复业态的空白。中心特别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作为项目负责人。

  中心成立之际,“跨越时空的守护——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展出,展览持续至10月8日。

  展览中,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及修复师们,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展览共展出40余个修复案例,涵盖油画、中国书画、陶瓷、雕塑、壁画、古籍文献等多种类型,为观众揭秘修复师们如何使艺术品“重获新生”。

  “希望这个展览让更多人关注到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形成保存、保护的意识,同时培养更多青年修复师,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王颖生说。

  在胡一川代表作《挖地道》的修复案例前,修复师、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主任许炀介绍,《挖地道》是一件以科学、历史等研究为基础的研究型修复作品。在许炀看来,技术只是修复画作的一部分,此外还要去挖掘画作留存的历史信息,“我觉得修复师有责任去研究画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环境、画中人物是谁、作品的流传过程等,这是一个更大的修复概念。”他还表示,修复给予了画作第二次生命,“并且是更丰厚、更立体的生命”。

  展厅里,和家人前来观展的小王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美术馆里看到画作的修复过程,“之前只是看画,对画作的保护和修复了解不多,这次展览为我提供了另一种看画的视角”。

  “这次展览是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正在学习修复相关专业的吴同学告诉记者,看展过程中她把每一件案例作品的修复报告都拍了下来。“每一家机构修复中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是不一样的,以后我们在修复中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机构的材料和方法。”她说。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新花城APP
广州日报博览周刊·诗意 A16跨越时空的守护 修复给予艺术品“新生” 陆漪蔚2024-07-29 2 2024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