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据介绍,广东省佛山、韶关等9个地市已经开通了线上医保购药功能,参保人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药品费用。其中,广州预计将在8月上线该功能,其余未上线地市也正在加紧推进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
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可线上刷医保
不少消费者发现同款药品线上、线下普遍存在差价,有些药品成倍的差价已经远超合理范围。部分市民坦言,被药店“刺伤”后都会倾向选择第三方平台买药。但也有部分消费者对差价并不敏感,虽然同一款药品线下的价格比线上更贵,但是在实体药店买药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付。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韩惠东介绍,2015年以后,药价实行市场定价,不同经营主体之间价格会有合理的差异,但如果价格差异过大,或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差异化定价,是违规的。今年,广东省医疗保障局正全力开展医药价格治理工作。
“医保基金是每个参保人的看病钱、救命钱,药品价格虚高会导致医保基金浪费。如果大家在就医购药的过程中,发现价格异常,可以通过12345热线或者直接向当地医保部门反映。”韩惠东说。
去年12月,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加快移动支付应用推广工作的通知》,推广定点医药机构接入医保移动支付。目前,广东省佛山、韶关、东莞、汕尾、中山、汕头、江门、珠海、惠州9个地市约1300家定点零售药店已经开通了线上医保支付功能。参保人通过“粤医保”小程序,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药品费用。
线上医保购药平台建立健全之后,有助于解决“药店刺客”问题。据介绍,医保移动支付的基本原则是自愿接入、不设门槛,药店也可以选择接入美团等第三方平台接入医保移动支付,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设置一个专线直接接入医保移动支付。另外,广东主动公开各类药品价格,市民可以通过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官网、“粤医保”小程序等平台查看药品价格。
广州参保人何时才能在线上用医保买药?广州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潘惠娟表示,广州有1400多万参保人,7000家定点零售药店。目前,第一批信息系统已经完成建设,该系统预计将于8月上线运行。届时市民在家里用手机下单买药,医保线上支付,即时配送到家。“我们也要求上线的定点零售药店同步线下药店的药品价格,便于让参保人了解。”潘惠娟说。
将对“双通道”落实情况进行排查
看病时最怕的是什么?买不到药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尤其是珍贵的医保谈判药。而“双通道”政策,正是解决群众用药难的重要举措。
不过据广东民声热线调查,“双通道”在部分地区并不是很通畅。去年,深圳的刘先生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确诊风湿免疫类疾病,需要长期注射阿达木单抗进行治疗。由于该医院没有阿达木单抗,刘先生只能拿着医生开的外购处方单到药店自费购买,经济压力巨大。
刘先生了解到,当医院无药时,医生可以开具“双通道”处方单,让患者到“双通道”药店使用医保统筹支付。阿达木单抗属于“双通道”药品,不过当他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时,却被医生告知,没有“双通道”可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个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堵点,医疗机构对于外配处方是要建立目录(名单),要纳入名单才能流转到“双通道”定点药店。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机构没有及时更新院内外配处方目录。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锦汤解释,“双通道”是国家为了解决国家谈判药落地使用而建立的机制。纳入“双通道”的国谈药品,参保患者可以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种渠道购药报销。“双通道”药品的目录由国家规定的,是历年来国家谈判药的品种,到现在共有523个品种纳入,这些药大部分是针对癌症、罕见病和特殊用药。
“去年医保部门跟卫健部门联合发文,国谈药必须纳入用药范围,医院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到采购平台采购。不过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各市目前的‘双通道’落实情况进行排查。”李锦汤表示。
稳步扩大医保对中医药支付范围
广东省是中医药大省。节目现场,李锦汤介绍了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等。在开展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广东遴选169个中医优势住院病种和56个中医日间治疗病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制定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进一步提高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诊疗及医保支付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激发医疗机构积极使用中医治疗的动力,让广大参保群众享受到中医适宜技术。
同时,稳步扩大医保对中医药的支付范围。按照国家规定,广东省及时将符合规定的中药饮片、院内制剂以及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我省医保支付范围。目前,广东省已将1323个中成药、1655种中药饮片、1329种中医医疗机构制剂、136种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遴选为“岭南名方”品种的中医医院制剂,出台单独支付等六个方面的医保支持政策。
此外,提升群众享受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广东遴选9个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基层病种,实行同病同分值同标准支付。制定6个家庭医生中医服务包,将符合规定的费用纳入普通门诊统筹支付范围。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慢性病、医疗康复等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