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叶卡斯)入伏!2024年“三伏”昨日开启,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今年又是一个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入伏第一天,广州就“喜提”最高气温达35.8℃的高温天,未来几天雨势加强,高温略有缓解。
“初伏”和“末伏”的长度是固定的
在大家的印象里,“三伏”一般是30天时间,但其实“三伏”也有“加长版”的40天。据介绍,“三伏”是按农历计算,每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入伏”,立秋日后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初伏”和“末伏”的长度是固定的,均为10天。“中伏”长度则由立秋日与其后首个庚日之间的间隔决定,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今年“三伏”7月15日入伏,8月23日出伏,共计40天。
2001年至2024年的“三伏”时间表显示,24年里有19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可见“普通版”反而少有,“加长版三伏”更常见。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三伏”的热贯穿全天
夏天,北半球倾向太阳,太阳光的方向与地面近乎垂直。夏至这一天,太阳在天上最“高”,理应是最热的一天。但实际上,最热的是一个多月后的“三伏”。这是为什么呢?
气象部门解释说,主要的原因是地球被浓密的大气层所包裹,太阳光首先加热地面,地面再通过红外辐射、空气对流和水分蒸发把热带给空气。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有大约10吨的空气可以储存大量的热。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到了晚上,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这样,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只有几摄氏度到十几摄氏度。
因此,每天的平均温度就不完全取决于从太阳得到多少热量,而是每天得到的热量和散失的热量之间的差,即积累的热量的净变化。
夏至日过后的几十天中,虽然太阳的位置较高、日照时间较长,每天接收到的热量还是超过散失的热量,所以温度不断升高。
加之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更加闷热的重要原因。同时,在7月和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控制中原大部分地区。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也就更热。
不少网友感慨“这些年越来越热”,“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等频繁刷屏,气温破纪录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中国天气网盘点1961年以来的气象大数据发现,随着气候变暖,“三伏”期间,我国的天气也在变热,特别是2010年之后,全国平均气温屡创新高,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都突破了23℃,其中2022年达到了23.1℃。
不仅如此,“三伏”的热往往还是让人无法喘息的连轴热。白天高温频繁,导致入夜时的基础气温高,加上湿度大,江南等地夜间也不凉快。据中国天气网统计,上海、南昌、武汉等城市常年“三伏”期间平均最低气温超过26℃,热意贯穿全天。
全国的“热度”将会如何?
今年“初伏”期间,全国的“热度”将会如何?据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沈雨旸介绍,未来10天,副热带高压仍然控制南方多地,江南、华南北部、江汉东部、江淮多高温天气,高温日数可达5至10天,局地可达40℃。在北方,新疆为高温核心区域,多地高温日数也能达到5至10天,吐鲁番附近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5℃左右;华北一带闷热程度也会增加。
气象台预计,广州未来一周天气反复,明天天气仍然炎热,午后偶有阵雨。后天起,受热带辐合带北抬加强影响,雷雨趋于频繁活跃。降水间歇期体感闷热,紫外线强,需注意防暑降温及时补水。本周末可能受热带系统影响,有一次较明显降雨过程。
广州主要江河水位总体平稳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叶作林 通讯员穗应宣)水文预报方面,预计本周广州主要江河及中小河流水位总体平稳,超警可能性较小;本周末广州潮位逐渐进入天文大潮期,最高潮位逐日上升,出现时间为中午至下午。由于周末南海热带气旋的发展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周末可能为广州珠江潮位站带来增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