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文化群英 11
专访名家新秀,讲述艺术历程
聆听文化新声,感受蓬勃生机
策划/周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莫斯其格
图/受访者提供
在刚刚闭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粤产短片《夏日句点》首次与国内观众见面,获得广泛好评。这部由广州番禺企业闪现传媒工作室出品、广东青年导演蓝灿昭执导的作品,亮相全球30多个影展,并获得第7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短片。接下来,该片还将在多个国际电影节展亮相。
近日,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蓝灿昭,与这位“90后”导演畅聊创作背后的故事、心得,听听他对家乡潮汕的情感,同时也探讨AI技术给青年导演创作带来的帮助。
作品:少年的奇思妙想、摄影简单干净美丽
“少年的奇思妙想。乡下的几个镜头都挺清新的,很有电影感。”“摄影简单干净美丽,画幅也充满创意。”
炽热的阳光,茂密的大树,树荫下蝉鸣不绝,与夏天一样躁动的还有少年的心——即将步入中学生活的小镇少年一心想给自己换个新发型,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通过“烫头发”这个小切口,短片《夏日句点》准确捕捉到青少年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内心变化。
烫头发,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被蓝灿昭选择作为短片的主题。这或许与他的年少记忆有关。在“小升初”的暑假,一心想要换个酷发型的蓝灿昭偷偷跑去染了头发,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保守,“因为发色并不明显,阳光照耀下才看得出”,应该能瞒住父亲的“火眼金睛”,没想到一回家就被发现了,“打了一顿之后又回去染成黑的”。
对蓝灿昭而言,他从童年过渡到青春期的标志,就是发型的转变。但周遭环境对发型的容忍度并不高。如今谈起小时候这件叛逆的小事,蓝灿昭依然很“得意”,“哪怕只有那么几个小时,至少我尝试过了。”
经历:在法国的大银幕上听到家乡话,特别动容
1994年,蓝灿昭出生在潮州市潮安区赤凤镇,一直生活到18岁赴广州读书。近十年来,蓝灿昭很少回家乡,但对于家乡的情感却一直都在。2020年开始,他与团队一起回到赤凤镇,拍摄了第一部短片作品《夏至前天》。影片以炎热的夏季为背景,讲述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一段短暂而微妙的情感故事,并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单元。
在戛纳电影节举行首映的经历,令蓝灿昭至今难忘,“当我第一次在法国的大银幕上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的人事物,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情愫,特别让我动容。从那以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回到家乡做更多创作,讲述更多故事”。
作为“家乡三部曲”之二,《夏日句点》依然在赤凤镇拍摄,对白为潮州话。影片不仅掺杂着很多蓝灿昭脑海里对家乡的记忆,同时还对“青少年成长”“隔代抚养”等社会状况进行探讨,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选片总监文森特·福斯特称赞影片“美妙地传递了夏日平淡无奇的普遍体验”。
今年8月,蓝灿昭计划带着团队回到家乡拍摄第三部短片。他说,自己不会刻意去拍英歌舞、牛肉火锅、工夫茶这些大众熟知的“潮汕元素”,而是拍摄他个人所理解的潮汕记忆,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作品,让更多人在大银幕上感受到潮汕文化魅力。
至于未来是否会尝试拍摄商业长片?蓝灿昭直言,“有计划,但没那么迫切。”“现阶段我还挺享受做短片的状态的”。
新元素:AI辅助剪辑、结合短视频风格
除了充满情怀的故事,许多观众还对《夏日句点》中结合时下流行的短视频风格等新元素印象深刻。
“我希望这次的片子好玩一点”,在蓝灿昭看来,运用新的技术为创作服务,不一定非得是科幻大片,也可以为短片这种体量的作品,在后期阶段去做更多的帮助和补充,节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夏日句点》里有很多场景,你看不出来是AI技术辅助做的,效果很自然。”作为一个特效“小白”,如何借用AI辅助剪辑功能为作品赋能,一直是蓝灿昭所探索的。这次经验也令他第一次感受到,这两年新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电影创作带来的便利。
带着《夏日句点》这部作品,蓝灿昭已经走到国内外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电影节。他发现,无论哪里的观众,都能对这个中国少年的故事产生情感共鸣。而不同地方的观众对于喜欢的作品,表达也有所不同。国外的影迷看到喜欢的电影,会鼓掌欢呼,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国内观众更多会去关注作品本身,探索对于故事更为深层次的理解。这些有意思的现象都令蓝灿昭印象深刻。
蓝灿昭说,电影节对于新人导演的支持,不一定是直接的资金投资,而是给予很多的机遇和历练,让更多地方的人看到你的作品,带着你一起去看世界,也为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