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图/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昨日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在薛其坤的诸多科研成果中,最为重磅的就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他是众多青年人心中的励志楷模
经历3次考研,花7年拿下博士文凭,在42岁时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薛其坤传奇的经历也是无数青年人心中的励志楷模。
1980年,17岁的薛其坤以物理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大学,攻读激光专业。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当助教,边教书边准备考研。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考研遭遇了两次“滑铁卢”,然而薛其坤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1987年,他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在量子物理专业科目取得了93分的高分。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薛其坤用7年的时间完成了硕士到博士的课程。读博的最后两年,他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学生,来到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在那里,他的导师樱井利夫的实验室被称为“7-11”实验室,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这让薛其坤养成了追求极致的“7-11”精神。回国后,薛其坤一直保持着“7-11”的作息,并将留学收获的“7-11”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我不在作息时间上要求学生,唯一强调和倡导的就是用科学研究的乐趣和吸引力,让他们自己调整、把握自己的作息习惯。”薛其坤曾经这样说。
他率领团队取得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
薛其坤创造性地发展了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的超高真空互联系统,成为在量子材料原子尺度可控制备和表征方面国际通用的强大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他率领团队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的两项原创性科学发现。
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中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一次里程碑性突破,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的发现则开启了高温超导的全新研究方向,均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学术影响。
2023年,薛其坤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获得2023年度巴克利奖。该奖项被公认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70年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据媒体报道,在整整4年里,薛其坤的研究团队生长和测量了超过1000个样品,每一个样品的实验一般需要3~4天。一次次的生长、测量,一次次的挫折、调整,再生长、再测量……他力争把实验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回忆起那段刻苦攻关的日子,薛其坤依旧十分动容。“这不仅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撑。”
他带领学校成功入选“双一流”高校
2020年,薛其坤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他提出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三三五方略”,带领学校成功入选“双一流”。
作为南科大第三任校长,薛其坤曾在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骄傲地展现了学校的发展成绩。“仅仅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我们引育了包括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我们也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薛其坤曾表示,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研究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功底和非常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工具。而在打好基本功方面,是大学教育需要强调的。他也在多种场合鼓励青年学生敢于挑战难题,做高难度的创新,在过程中培养基本功和创新等能力。他还倡导构建好的学术环境,让科研学者敢于去做真正有很大难度的创新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