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赓续着决定文明主体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熔铸着引领文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魂脉”,彰显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意涵丰富。深刻理解其辩证意蕴,是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的重要前提。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用观”的生动表达。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体”与“用”是一对独特的概念。“体”指主体、本质或原则,“用”则意味着功能、现象或方法,二者表现为“体用一如”或“体用相即”的相互贯通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之“体”,表征为其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过程中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文化基因”标识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特质;中华传统文化之“用”,在于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和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体用结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出中华文化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禀赋。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的“体用观”汲取了深厚给养,呈现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品格。所谓“明体”,是指紧紧抓住了文化及文化建设的内在本质,不仅深化了“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而且实现了“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所谓“达用”,是指具有重要的作用、功能、属性等,不仅确定了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而且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贯通”则指实现了体与用、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传统。
以马克思主义为“魂”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集成,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
习近平文化思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基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注重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把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汲取文化发展的理论营养、思考文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从而作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等重要论断。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注重从文化发展的规律尤其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审视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历史方位、思考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而明确以“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的思路方向。再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观点运用于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从而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注重文化建设中的“人民本位”,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基础上,又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特定的文化意蕴。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无法成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作者分别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和该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项目(GD24CMK1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