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设立政治部是黄埔军校一大特色 主持者和主要成员许多是共产党人

周恩来以名片为帖做政治工作

卜松竹

本文字数:3091

   本期物件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的名片    周恩来以政治部主任名片为拜帖,名片成为当时军校开展政治工作的见证。

血花剧社演出的剧照(资料图)

  黄埔物语·100

  第4期

  位于广州龙口中路138号的广东省档案馆收藏着大量档案资料。当中,一张泛黄的名片被列入馆藏精品,这正是周恩来同志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时使用过的名片。  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黄埔军校的一大特色。其中,政治部主要负责政治教育、政治工作,由共产党员主持,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杰出共产党人为之付出了无数心力。本期《黄埔物语》,以周恩来的名片为引子,回顾政治部的建设与工作开展。

  统筹/何超、麦蔼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手绘/何沅恒

  周恩来26岁担任政治部主任 成为“被青年军人拥围的导师”

  “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 中国国民党东江组织主任 周恩来”,至今仍能在当时周恩来的名片上清晰地看到这些字,一旁的手书短札同样醒目——1925年3月,时任中共汕头特别支部书记杨石魂写信要求,派国民党梅县党部组织员侯竹我等到各地进行新、旧党员登记,并组织召开党员筹备大会。周恩来收到信后,随即以政治部主任的名片为拜帖,附上手书短札“石魂同志曾有信来介绍,望即日来校本部行营一谈为盼。此致 侯竹我先生”。这张名片,是黄埔军校政治部开展政治工作的历史见证。

  然而,黄埔军校创办之初,政治部并没有发挥出应有职能。直至1924年11月,军校党代表廖仲恺与中共中央、共产国际代表加伦协商,决定聘请周恩来到黄埔军校接任政治部主任一职。当月,年仅26岁的周恩来来到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一书中写道:“周恩来很快成为黄埔的一名主角,一名被一班朝气蓬勃的青年军人拥围着的导师。”

  周恩来参照苏联红军的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重新部署了政治部工作,创造性地制定了军校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制度,注重用革命思想和革命纪律教育学生,造就新型的革命军人。周恩来在政治部设立指导、编纂、秘书三个股,从军校毕业生中遴选出李汉藩、杨其纲等优秀人才协助处理政治部负责的政治训练、党务和宣传等工作,健全内部组织,建立起正常秩序。此外,周恩来重订了军校的政治教育计划,把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黄埔军校建立了“中共黄埔支部”,该支部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后来,在军校中又增设了黄埔党团,熊雄为书记。1924年11月,黄埔军校组建教导团。政治部的工作随之从校内政治教育扩展到军队政治工作。

  政治教育工作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也促进东征之役中部队战必胜、攻必克。东征中,熊雄担任东征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他对东征军将士、敌军和沿途民众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东征归来,他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代主任。在熊雄主持下,军校制定了《本校政治部政治指导员条例》等规章条例,将政治教育的经验、做法通过制度形式加以正规化。1926年,军校颁布了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央军事学校政治教育大纲》,开篇即提出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解决“武力为谁所用”的问题。

  1926年1月,黄埔军校增设政治科,第四期政治科招收学生达到500多人。由于政治教育丰富实用,许多学生要求调到政治科学习,理由是“作为未来的军官,不但要懂得军事,还要懂得政治”。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人开拓了中国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周恩来还在军校发动共产党员成立了“火星社”,用来推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为吸收党员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以“火星社”成员为基础,在军校师生中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在一年多时间内,该组织就遍布广东各军,使当时驻粤各军风气为之一变。

  萧楚女受邀上课吸引两三千人 操场上搭桌为台授课

  萧楚女、恽代英、张秋人、熊雄、高语罕、周逸群、韩麟符、许德珩等共产党人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名人、专家学者,曾受到政治部邀请来到黄埔军校任教,鲁易、聂荣臻等中共党员也曾担任政治部秘书兼教官。这些教官大都富有极高的革命热忱、理论修养,深受学生爱戴。

  有“青年运动之师”美称的萧楚女在黄埔军校第一次上课时,课堂上的听众多达两三千人,只能在操场中搭桌为台,萧楚女站在桌上授课。恽代英讲授《社会科学概论》,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就在《新青年》上读过他的文章。他口才极好,常可一讲两三小时不断,又非常幽默。据时人言,恽代英的课堂“令人一听不忘,百听不厌”。

  周恩来也经常亲自授课,1925年专门作了题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武力与民众》等报告。“平易近人,从来不空谈高深理论,却又将高深的理论,融化在通俗的语言中”,有学生如此评价周恩来的课堂特色。

  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并非单向灌输,而是十分重视教学互动、学生自主思考,常采用政治讨论会、政治问题解答等形式进行教学讨论。设定的讨论议题既具开放性,又贴合当时实际,如“分别友敌、找寻同盟,是否为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工作?”考试时的题目知识面也很广,如“什么是商品?”“军阀滥发纸票和轻质货币,对民众有什么影响?”

  此外,黄埔军校还专设了“政治问答箱”,本来是为了研究和进一步解答教学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而设,但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到青年理想、生活等无所不包,远远超出了课堂讲授的范围。问答箱每周一开箱,由主任、教官分别通过书面或口头答复,特别有意义或者代表性的还会在校刊上发表。《黄埔日刊》第四版由于《政治问答》专栏的存在,格外受欢迎。政治部将这些问答编成长达十余万字的《政治问答集》,于1927年1月正式出版。

  黄埔军校还邀请来多位名人到校演讲,内容紧扣社会热点,较之课堂教学更加灵活自由,如:鲁迅作《革命时代的文学》演讲,毛泽东、刘少奇、彭湃等也曾作与工农运动相关的演讲,邓中夏讲省港大罢工。

  在周恩来倡议下成立血花剧社 话剧演出深受军民喜爱

  周恩来曾是新剧理论的倡导者,1925年,在他的倡议下,黄埔军校成立了血花剧社,名字取自“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政教育的一大创举,用艺术形式向师生官兵进行革命宣传。

  据剧社成员回忆,周恩来经常指导他们自编自演革命话剧。当时,恽代英、陈赓、蒋先云等共产党员都曾参与血花剧社的创作演出。由于军校没有女生,女角就由男社员扮演。其中,血花剧社创始人之一的陈赓颇具表演天赋,在讽刺剧《皇帝梦》中就曾生动扮演过女性角色。

  血花剧社创作、公演了多部重量级的话剧:“沙基惨案”爆发,血花剧社立即编写《沙基血》剧目,在海珠戏院公演,筹款慰问罢工工人和受伤群众,并揭露帝国主义者的罪行;独幕剧《黄花岗》讲述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还我自由》讲述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抨击封建礼教的压迫……随着演出活动的扩展,血花剧社的社会影响也在扩大。第二次东征,血花剧社已经成长为闻名遐迩的大剧团。据时人言,血花剧社在“广州、黄埔、汕头、潮梅、东莞等处工作,颇受军民之欢迎,对于唤起民众,联合军民感情实有圆满之结果”。

  政治部还成立了强有力的宣传队,第二次东征时,宣传队分三个大队,一共有237人,队员中不但有说粤语的,还有能讲东江方言、潮州话和客家话的。他们派发了173万份传单,讲演宣传1096次。此外,黄埔军校出版了20多种报刊,还出版了大量丛书、讲义、纪念册、宣传小册子、文集、专著等。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1999-2011@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大洋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4038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906152
联系我们:81883088总机转各部门
订报咨询电话:81911089
广告咨询电话:81163279
广州日报官方微信
广州日报APP
广州日报要闻 A3周恩来以名片为帖做政治工作 卜松竹2024-06-18 2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